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15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肝衰竭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诱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相关因素。结果86例患者年龄16—71(46.7±14.6)岁,其中男72例,女14例。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43.75%),其次为肠道(22.32%)。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74.42%),易感因素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侵袭性操作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82.56%)明显高于对照组(3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积极改善肝功能,严格掌握应用抗生素指征,减少侵袭性操作等对于预防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对感染患者尽量早诊断,早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2.
妇女产后乳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猪蹄、鲤鱼、鲫鱼.殊不知不少蔬菜也同样有良好的催乳作用,如与荤菜一起烹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制备脱细胞羊膜,经过干燥、辐照灭菌,生物学试验,评价脱细胞羊膜作为眼表损伤修复材料的安全性,为建立产业化的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洁净无菌环境下新鲜羊膜经冲洗处理后,胰蛋白酶酶解,细胞刮子去除细胞,干燥、辐照灭菌,根据GB/T16886-ISO10993系列标准方法进行生物学评价试验。结果:制备的脱细胞羊膜为白色半透明膜,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查无上皮细胞残留,生物学检测结果无菌、细菌内毒素、细胞毒性、皮肤刺激、眼刺激反应、皮下植入试验,符合三类医疗器械评价标准。结论:在洁净无菌环境下制备的脱细胞羊膜,作为眼表损伤修复材料是安全性的,可根据该标准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细柱五加叶中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贝壳杉烷酸[(-)-kaur-16-en-19-oic acid,Ⅰ]、槲皮素(quercetin,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Ⅳ)、acankoreoside A(Ⅴ)、acantrifoside A(Ⅵ)、3α,11α-dihydroxy-20(29)-lupene-23,28di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芦丁(rutin,Ⅺ)、stigmast-5,22-dien-3-O-α-D-glucopyranoside(ⅩⅡ)、acankoreagenin(ⅩⅢ)、3,11-dihydroxy-23-oxo-20(29) lupen-28-oic acid(ⅩⅣ)、3-hydroxy-23-oxo-20(29)-lupen-28-oic acid(ⅩⅤ)、三肉豆蔻酸甘油酯(myristin,ⅩⅥ)、细柱五加酸(acanthopanaxgric acid,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Ⅳ、Ⅶ、Ⅺ、ⅩⅡ、ⅩⅣ、Ⅹ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Ⅹ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细柱五加酸(acanthopanaxgric acid)。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OVS)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OVS患者187例, 将之分为NIPPV组和未使用NIPPV组。其中NIPPV组92例, 男85例, 女7例, 年龄47~80(66.5±8.5)岁;未使用NPPV组95例, 男89例, 女6例, 年龄45~79(67.4±7.8)岁。自入组后开始随访, 平均随访39(20, 51)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具有可比性。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全因病死率无差异(log rankP=0.229), 但未使用NIPPV组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更高(分别为15.8%、6.5%, P=0.045)。年龄、体重指数、颈围、PaCO2、FEV1、FEV1占预计值%、中重度OSA(AHI>15次/h)、mMRC、CAT、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 与OVS患者发生死亡相关(P<0.05)。其中, 年龄(HR为1.067, 95%CI:1.017~1.119, P=0.00...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银翘清热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银翘清热片的化合物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靶点,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包“clusterProfiler”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选择关键化合物和靶点通过Autodock To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银翘清热片的化合物494个,作用靶点1 259个。PPI网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为显著富集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14组化合物与靶蛋白对接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银翘清热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续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诱导的多倍体肿瘤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分为3组。在6MV-X射线模式下对其中两组的MDA-MB-231细胞分别给予7 Gy、14 Gy的放射剂量,继续孵育3 d后,收集的细胞分别为7 Gy组和14 Gy组,未经放射处理的细胞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s-CM)对肺癌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1 μmol/L多西他赛处理A549细胞24 h(多西他赛A组),撤除药物后继续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天(多西他赛B组),建立肺癌PGCC模型,使用MSCs-CM培养PGCC 48 h(PGCC+M...  相似文献   
109.
晚上,检查儿子的作业,看见他一如既往的鸡爪字,我的火气又开始往头上诵,伸手抓过作业本,往地上一扔,随后,便是一顿止不住的怒吼。烦闷之余,我有些绝望地想:他不好好写字的坏习惯为什么总也改不掉呢?我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方案为基础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采用以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1个疗程的11例复发难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1例患者中, 男性7例, 女性4例, 中位年龄28岁(4~58岁);B-ALL 8例,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TP53突变1例, NOTCH1突变2例, KRAS突变2例, NRAS突变2例;1例染色体为超二倍体, 1例为复杂染色体。11例患者中, 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4例, CLAG+伊达比星+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培门冬酶注射液+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达雷妥尤单抗治疗1例, CLAG+伊达比星治疗1例, CLAG+西达本胺治疗1例。11例患者中, 5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5例未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重度骨髓抑制(11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6例)、败血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