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 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钼靶摄影及超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病变的术前DWI、钼靶摄影及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测定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DWI扫描: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9%(20/22),恶性病变ADC值为(0.955±0.199)×10^ -3 mm^2/s;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3%(5/6),ADC值为(1.660±0.339)×10^ -3 mm^2/s,两者A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5)。(2)钼靶摄影: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1.8%(18/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3.3%(2/6)。(3)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4%(19/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50.0%(3/6)。三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P>0.05),但在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DWI序列明显好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 DWI序列对于发现乳腺病变以及在良恶性诊断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直肠癌环周切缘组织内是否含有肿瘤干细胞,并观察环周切缘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取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环周切缘,4%甲醛固定后做成病理切片;根据环周切缘有无浸润分为环周切缘阳性组和环周切缘阴性组,2组均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肿瘤干细胞,观察CD133表达情况;随访2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情况。结果环周切缘阳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33+,存在CD133+肿瘤干细胞,但与环周切缘阴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周切缘阳性组患者1~2年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环周切缘浸润是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部分环周切缘浸润中存在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的相关关系及H/RS细胞的属性。方法 选用山西省肿瘤医院 6 2例存档CHL。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cl 2、CD3、CD2 0、CD30、CD15和CD10 ;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检测RS细胞表达P5 3;ABC和DNA末端标记双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H/RS细胞表达κRNA和λRNA ;多重标记检测背景中非肿瘤性T、B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  6 2例CHL中 14例 (2 2 .5 8% )表达P5 3蛋白 ,35例 (5 6 .4 5 % )表达bcl 2蛋白。 6 2例背景非肿瘤细胞均有细胞凋亡 ,仅有 10例H/RS细胞出现凋亡 ,表达bcl 2的H/RS细胞凋亡与其bcl 2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2 )。H/RS细胞CD30全部阳性 ,4 1例表达CD15 ,8例表达CD2 0 ,6 2例均不表达CD3、MPO、bcl 6、CD10、κRNA和λRNA。非肿瘤性T细胞围绕H/RS细胞呈玫瑰花样 ,B细胞分布在其外围。结论 CHL中H/RS细胞对B系细胞标志有较大的变异。T、B淋巴细胞和H/RS细胞的分布特点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多重标记可突出研究的目标细胞 ,从而有针对性的对H/RS细胞进行研究。P5 3的异常表达在CHL可能不起主要作用。bcl 2过度表达可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4.
卵巢恶性Brenner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 Brenner瘤大多数为良性 ,仅有极少数恶性 ,国内报道很少。由于缺乏知识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正确诊断较为困难。现结合经我院诊断的 9例恶性 Brenner瘤及复习文献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复查我院 1980— 1999年 6月的全部卵巢肿瘤病理切片 ,其中 Brenner瘤 2 0例 ,良性 11例 ,恶性 9例 ,其中有 8例在本院诊治 ,1例为外院会诊。 8例均为手术后标本 ,经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切片 ,HE染色 ,1例加染嗜银染色。我们诊断的依据按照 Prott- Thomas[1 ] 和 Austin等 [2 ]的标准 :1组织学上表现明显的上皮成分异型性 ,浸润性鳞癌…  相似文献   
35.
原发脾脏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临床少见.部分PSL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左上腹不适、乏力等,往往极易被忽略.在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113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PSL 2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治疗策略的改进, 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 但是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依旧很低。因此, 急需了解驱动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确定新的靶点, 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机制。既往有许多研究表明, 急性炎症在得不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发展为慢性炎症, 而慢性炎症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症。白细胞介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1uorouraci1,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1ate synthetase,TS)、胸苷酸磷酸化酶( thymidine phosphory1ase, TP)、二氢嘧啶脱氢酶( 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两种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S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 P=0.876);其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3);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7)。结直肠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31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09);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0.040)。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071);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29);DPD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1)。结论在以5-FU为基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S、TP、DPD可以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不可分,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TP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为掌握近年来中国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 由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管理组牵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859家单位病理科进行了包括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科室工作量、新技术使用情况在内的综合调查。本文旨在对中国医院病理科发展现状做一总结, 以期为中国病理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创新以及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中国病理科的应对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与利普液基细胞学(LPT)两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脱落细胞检测中的优缺点。方法 随机抽取2134例妇科门诊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标本,其中848例使用TCT检测,1286例使用LP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CT组满意标本812例(95.75 %),不满意标本36例(4.25 %);LPT组满意标本1256例(97.67 %),不满意标本30例(2.33 %),两组间标本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2,P<0.05)。TCT组与LPT组子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T制片时间较LPT短,操作更简单,而LPT则具有设备投入少和细胞量可以控制的优点,适合基层单位开展。取材中不满意标本经过清洗液处理后可改善,但不能增加细胞量,只有提高取材质量方能提高细胞量。  相似文献   
40.
p63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63基因蛋白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63蛋白在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有1例p63蛋白弱阳性表达,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63蛋白均为阳性。ALK蛳1阳性与ALK蛳1阴性、T型与Null型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p63蛋白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临床分期、<48岁与≥48岁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63基因及其蛋白可能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63蛋白的过表达是判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有意义指标;提示p63可能为癌基因而非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