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肾绞痛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急症,其疼痛比较剧烈、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健康。作者在临床用胃复安肌注治疗18例肾绞痛发作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瘤病理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超声造影(CEUS)表现与肿瘤病理分化的关系。方法121个HCC病灶接受了CEUS和病理学检查。CEUS使用造影剂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组织病理诊断按Edmonson法分类。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与肿瘤增强变低时间呈线性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增强变低的时间及延迟期肿瘤的增强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4、P=0.026),但肿瘤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变等时间以及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的增强水平无明显差异(P=0.26、P=0.33、P=0.23、P=0.58)。结论在CEUS上HCC增强消退的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分化好的HCC病灶增强减退较慢,少数病灶门脉期或延迟期仍可呈等或高增强,分化差的肿瘤增强减退较快,绝大多数病灶门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多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3 cm以上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67个结节进行治疗,肿瘤直径3.1~7.0 cm,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治疗后结节的完全消融率为94.0%(63/67),4个残留的结节经补充治疗后均得到完全消融.主要并发症有3例,包括肝脓肿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大量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0.0±7.6)个月(6.7~32.6个月),肿瘤局部进展10例,远处复发32例.共有57例患者存活,8例死亡.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1%及88.1%.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多极无水乙醇注射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3 cm以上,尤其是3~5 cm的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胃肠道超声检杏在诊断儿科急性单纯腹痛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6例以单纯腹痛为主诉,并行经腹胃肠道超声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超声检查阳性率与常见胃肠道急症的分布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共发现阳性病例81例,阳性率为12.9%(81/626),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占63.0%(51/81),急性阑尾炎占9.9%(8,81),肠套叠占24.7%(20/81).肠壁增厚占2.5%(2/81).结论 经腹胃肠道超声检查能发现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依据,应作为单纯性腹痛患儿的一种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内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双定位)在乳腺小病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置入直径小于2.0cm,临床不能扪及或位置过深的良性或可疑恶性(依据北美放射学会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诊断为BI-RADS3级或4级)乳腺小病灶内,同时在乳腺体表皮肤勾画标记行双重定位,以辅助术中快速寻找并完整切除病灶。结果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对51例54个显示为低回声的乳腺病灶内置入定位针,病灶大小0.4~2.7cm,平均(1.2±0.4)cm;病灶表面与皮肤垂直距离(深度)为0.3~1.9cm,平均(0.8±0.4)cm。术中沿定位针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快速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手术后病理证实51例54个乳腺实性低回声病灶中良性病变4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22例,纤维腺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炎性病变2例,硬化性腺病1例);恶性病变5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定位针联合体表投影标记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切除不能扪及的乳腺小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城区抽取1 500名30岁以上的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高血压患病及其相关资料,并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结果 该地区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和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highresolution-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HR-CGH)技术在闭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原发闭经和1例继发闭经患者经常规妇科检查、B超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后,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部分染色体异常患者采用FISH和HR-CGH技术相结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查诊断结果,并对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17例原发闭经患者中,7例为46,XX的正常女性核型;10例携带有异常染色体核型,所占比例为58.8%,其中3例为46,XY的女性患者,2例为45,X及45,X/46,XX的Turner's患者;其余5例均为携带有X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X染色体部分单体、X等臂染色体和X/Y嵌合体等异常核型患者;1例继发性闭经患者为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的异常核型。结论应用FISH和HR-CGH技术与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精确诊断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医学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 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每个调查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和浙江省;中部:湖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和安徽省;西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随机抽取3 244名全科医生进行微信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情况4个部分,离职意愿调查量表参照Michael和Spector编制的医护人员离职意愿量表翻译修订。运用χ2检验比较全科医生离职意愿在不同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35.20%的全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其中东部33.69%、中部39.24%、西部33.20%。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地区、年龄小、学历高、合同制、物质满意度低、成长满意度低、情绪耗竭严重、去人格化程度高是离职意愿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影响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因素复杂,建议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增加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重视全科医生职业心理健康,以降低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肝移植术后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表现,为不同方法治疗后RHCC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RHCC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20例有C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同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RHCC的152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均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显示肝移植组RHCC发生部位与肝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复发灶的大小、数目、回声、边界、邻近重要结构、血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示RHCC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在肝移植组与肝切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48)。其中肝移植组高增强14例、等增强1例、低增强5例,肝切除组分别为32例、1例、0例;肝移植组"快进快退"13例、"快进慢退"1例、三期低增强5例、动脉期等增强门脉期低增强1例,肝切除组分别为30例、2例、0例、1例。增强形态在肝移植组(均匀增强19例,不均匀增强1例)与肝切除组间(均匀增强27例、不均匀增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RHCC大部分发生在肝内,而肝移植术后肝外复发病例较多。肝移植术后RHCC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多样,虽大多数有典型CEUS表现,但非典型表现占35.00%,应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 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结果】 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组[1.30 mm (1.13,1.40) vs. 1.00 mm (0.80,1.20),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心血管风险因素校正后,最大cIMT仍与T2DM伴CAD相关(OR = 3.135,95% CI 1.501 ~ 6.549,P = 0.001),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最大cIMT对T2DM伴CAD的诊断切点为1.15 mm,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结论】 最大cIMT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T2DM伴CAD的一个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