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社会劳动力的健康,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因此,寻求好疗法、好药物,是卫生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光荣任务。本总结了病毒唑加用中草药物治疗急性乙型肝炎收到满意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病人自控镇静(PCS)是一种新型安全可靠、易于接受的镇静方法.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PCS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药物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我院2000年上半年度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38例,应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疗效观察,血清ALT复常率为81.5%,HBeAg转阴率76.3%。与采用病毒唑加护肝药治疗40例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进行比较,前者比后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PBMC与不同透析膜或内毒素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总白介素 (IL) 1β、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IL 1Ra)和 β2 MG水平。结果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阳性颗粒百分比在血透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很高 ,而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几乎均未见阳性颗粒 ;在未用内毒素刺激情况下 ,铜仿膜、聚砜膜孵育组和对照组PBMCβ2 MG生成量差异无显著性 ;内毒素刺激后的PBMC所产生的 β2 MG要明显高于未用内毒素刺激组 ,铜仿膜 内毒素刺激组具有最高的β2 MG合成量 ;PBMCβ2 MG产生量与IL 1Ra显著相关 ,而与IL 1β则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尿毒症患者PBMCβ2 MG合成水平与炎症反应的强度密切相关 ;IL 1Ra是较IL 1β更佳的衡量炎症反应强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从小鼠白细胞介素-3(IL-3)分泌细胞株WEHI-3获取了IL-3,同时用小鼠IL-3依赖细胞株32-D检测IL-3和滴定标本中IL-3的活性单位,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WEHI上清中含高活性IL-3,不含IL-2,其最佳收集条件是5×10~5/ml细胞浓度培养48h。32-D细胞生长依赖于IL-3。检测细胞的浓度、培养时间及同位素加入时间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最佳检测条件是(5~10)×10~5/ml细胞浓度、培养36h、终止前12h加~3H-TdR。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总结颅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56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静吸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变化:41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反射存在,拔除气管导管;13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无咳嗽反射带管回病房;2例术毕自主呼吸未恢复送ICU接呼吸机.循环变化:几乎所有病例,全麻诱导后血压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撬开颅骨或打开硬脑膜后35例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补液、输血后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死亡.结论 静吸麻醉适用于所有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对维持颅内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氟尿嘧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104眼)青光眼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9.1土2.1)mm Hg(1 mm Hg=0.133 kPa)比(9.3±2.0) mm Hg、(13.5±2.5)mm Hg比(15.2±2.3) mm Hg、(14.3±2.4) mm Hg比(16.4士2.6)mm Hg、(16.3±2.1) mm Hg比(17.3±2.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45/52)比69.23%(3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纤维化,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110.
小鼠白细胞介素—3的制备及其检测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