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之一,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同的是,该术式保留了角膜与晶状体像差固有的匹配关系,但术后视觉质量是患者和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42例84眼行ICL植入术,于术后1d、1个月和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以及调节力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本组患者术前视力均〈0.3,术后各随访时问点裸眼视力和BCVA均〉0.3,明显好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增加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0,P〉0.05)。本组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径屈光度为(-15.384-1.03)D,术后1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55±0.06)D,术后1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22±0.09)D,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68±0.06)D,各时间点比较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9.90,P〈0.01);术眼术前平均波前总像差为11.00±0.25,术后6个月平均总像差为2.21±0.56,其中术前和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分别为0.43±0.05和0.47±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明视和暗视状态下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有增高,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屈光度〈-16D组术眼调节力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2.75±1.20,术后1个月:5.75±1.44;术后6个月:6.00±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7.70,P〈0.05);而屈光度〉-16D组手术前后调节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P〉0.05)。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治疗方法。方法后发性白内障30例(33眼),经平坦部施行后囊切除及前段中轴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32月,32眼后囊中央形成直径3mm圆孔,切囊成功率达97%,矫正视≥0.5者占84.8%;未发现瞳孔区玻璃体疝、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体外模拟532 nm激光通过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进行光凝,比较激光通过MIOL和单焦点IOL进行光凝时产生的激光斑差异,为临床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眼底激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IOL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应用单焦点IOL;B组与C组分别应用区域折射型MIOL和衍射型MIOL。采用化学涂层热敏纸模拟人眼视网膜。在无IOL的条件下进行光凝,参考人眼视网膜激光斑的分级标准将热敏纸激光斑分为Ⅰ~Ⅳ级。应用532 nm激光通过三组IOL进行光凝,比较三组间各级激光斑数量。若三组的激光斑分布存在差异,则逐步提高激光斑分级较低一组的激光功率后再比较。结果在相同激光功率条件下,三组的各级激光斑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组与A组激光斑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A组激光斑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少量提高C组的激光功率后再次与A组比较,各级激光斑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532 nm激光进行激光光凝时,衍射型MIOL对激光斑有一定影响,但少量提高激光功率后,也可以达到单焦点IOL在原激光功率下的效果。通过区域折射型MIOL进行光凝与单焦点IOL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5.
目的根据角膜外伤后的散光类型和特点,探寻定量计算散光矫正量的数学公式,使得角膜缘切口矫正角膜散光的手术方法有章可寻,简便易行且安全可靠。方法对22例(22眼)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依据测得的角膜散光数值及轴向,在角膜缘后0.5~1.0mm处,通过楔性切除和牵张缝线使平坦的经线变陡峭,矫正远视散光。同时,并依据"偶联效应"矫正近视散光。据Gu llstrand模型眼推导出角膜缘楔形切除宽度的计算公式:DV=(n2-n1/r-χπ)-DA(公式①),并据此计算并调整手术矫正量。结果本组22眼平均裸眼视力术前为0.23±0.12,术后0.62±0.26,矫正视力术前0.8±0.25,术后0.94±0.18,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复查O rbScan-Ⅱ,模拟角膜镜读数(S imK),SAI及SR I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角膜缘成对称楔形切除加牵张缝线术,适用于矫正+4.00D以下的远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及-2.00D以下的近视散光,根据Gu llstrand模型眼,推导出角膜缘楔形切除量的计算公式:公式①,通过计算及试验数据分析发现:角膜缘楔形切除的量与散光...  相似文献   
36.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确定巩膜表面对应于睫状沟的位置以及确定进针方向,以保证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的效果.方法利用21只尸眼观察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睫状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角膜缘与睫状沟的对应关系睫状沟在水平经线位于角膜缘后(0.47±0.12)mm,垂直经线位于角膜缘后(0 85±0.13)mm.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后,虹膜多与残存的后囊周边粘连,将睫状沟包裹.结论准确地掌握睫状沟定位和进针方向,同时分离后粘连的虹膜,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方可保证人工晶状体两个袢,良好地固定于睫状沟内.  相似文献   
37.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2010,28(4):351-35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郑广瑛  谭楠 《眼科研究》2010,28(5):462-466
目的探讨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AC—PIOLS)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资料齐全的18例30眼行AC—PIOLS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2a,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检测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屈光度(SE),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ACD)、对比敏感度(CSF)、眩光敏感度和波前相差等,并分别将术前与术后1a和术后2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1a,14眼(46.7%)近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a,19眼(63.3%)较术前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9,P=0.031)。术后1a,BCVA较术前提高≥1行者为56.7%(17/30),术后2a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2,P〈0.01)。术后2a SE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频段的CS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尤其在低中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高,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a,各时间点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瞳孔轻度变形,6眼虹膜夹持部出现轻度虹膜色素脱失,4眼主诉眩光和光晕感。结论AC—PIOLS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9.
氪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phathy,CECR)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美国HGM公司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活动期病灶38例(38眼),并分别于治疗后1、3、6、12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结果:38例中36例患者一次性光凝治愈,新生血管膜消失,随访无复发。其中22例视力提高2~6行;14例保持原有视力;2例视力下降,治愈率达94.70%。结论: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远期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62例(110只眼),应用统计学分析术前及术后检查结果,评估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结果术后4 a裸眼视力(UCVA)≥0.5和1.0分别有100只眼(90.91%)和67只眼(60.91%)。3只眼(4.84%)ICL表面有散在色素;1只眼(0.91%)术后1个月出现高眼压,经短期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4只眼(3.64%)出现眩光,2只眼(1.82%)持续至末次随访;1只眼(0.91%)术后1个月出现干眼,经人工泪液治疗后痊愈;术后2~4 a 2只眼(1.82%)出现稳定的晶状体混浊。末次随访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与预期屈光度差别为±0.5 D和1.0 D的眼数分别为83只眼(75.45%)和103只眼(93.64%)。结论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远期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