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开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在2005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以"细菌诊断试剂的制备"为主线的综合实验课,建立实践课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当堂考核评分.随堂考核成绩,61%为良好;从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80%的总评为很好.通过本次综合实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技术理论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方法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紫外线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紫外线中波长为260 nm的紫外线具有最高的杀菌效应。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DNA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死亡。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即使是一层极薄的普通玻璃或纸片也  相似文献   
15.
DTNB法对食用真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几种市售食用菌子实体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方法 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鲜菌菇与干菌菇的酶活性不同.鲜菌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干菌菇.香菇、鸡腿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平菇、草菇.结论 食用真菌中的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菌种和保存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中微生物实验课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实用型医学高等技术人才,我们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等几方面对微生物实验课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发性脑梗塞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SP和SPR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联合应用对MCI(multi-cerebralInfarction,MCI)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MCI发病时的细胞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MCI缺血性动物模型,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SP和SPR改变,并且对比观察NGF,Svate-3对MCI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作用。结果SP及SPR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值组间比较,实验对照组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202±10),(127±7)和(168±8),(95±9),P<0.01。结论SP及SPR可能参与MCI病理生理过程,NGF和Svate-3在缺血状态下可以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并能提高其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邻苯三酚法测定3种食用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3种食用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选取辽宁省农科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的3种鲜菌菇,采用邻苯三酚法对食用菌进行SOD活性的测定。结果:3种食用菌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3种食用菌SOD酶活性依次递增顺序为鲜金针菇、滑子菇、草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食用真菌喂养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方法食用真菌灌胃各组大鼠,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SOD活性;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GSH-Px活性。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大鼠血浆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GSH-Px酶活性增加无显著性。结论食用真菌喂养大鼠能使其血浆中S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人胃黏膜病损处的真菌,及其基因多样性,分析菌种进化分支与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胃镜钳取有病损的胃黏膜标本65例(慢性胃炎52例,胃渍疡11例,胃癌2例).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为真菌的菌株样本按照病损程度分组,随机抽取菌株样本进行ITS序列检测,并比对同源性,建立进化树,分析菌株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分离培养出真菌菌株34个(34/65,52.3%),真菌阳性率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样本中分别为44.2%(23/52),818%(9/11),1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3,P=0.030).进行ITS序列检测的18个菌株申请GenBank序列注册号为GQ280298-GQ280334,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真菌菌株某些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痛损有密切关系.结论:不同进化分支的真菌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