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以往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普遍反映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从毕业工作到真正能独立工作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在就业市场上,中医院校的毕业生竞争能力不如西医院校的同等层次毕业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类专业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及操作训练的机会,从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的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不强,视野狭窄,临证反应迟滞。实践能力不强是目前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顺应当今医学科技迅速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小脑下前动脉前(AICA)血管袢的位置对面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典型面、听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磁共振科311例患者(622侧耳)内耳MR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影像资料,其中男113例、女198例,年龄22~77(48±10.8)岁。统计AICA血管袢发生率及其Chavda分型占比。311例中,单侧面肌痉挛患者107例,比较其患侧(107侧)与健侧(107侧)AICA血管袢发生率、Chavda分型占比,以及AICA走行全程与神经有无接触。自血管袢阳性患者中选择90例(148侧)为血管袢组,比较不同Chavda分型AICA血管袢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将ChavdaⅡ型及Ⅲ型的63侧耳纳入内耳道内血管袢组,将内耳道中的神经分布分为4个象限,观察AICA血管袢与面、听神经接触的位置象限不同的患者间典型面、听神经症状的差异。结果 本组311例622侧患者AICA血管袢的发生率为65.43%(407/622),其中双侧AICA血管袢形成144例、单侧119例,ChavdaⅠ型170侧(41.77%)、Ⅱ型189侧(46.44%)、Ⅲ型48侧(11.79%)。107例单侧面肌痉挛患者健侧AICA血管袢发生率为71.96%(77/107)、患侧70.09%(75/107),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和患侧神经血管接触率分别为57.9%(62/107)、43.9%(4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 P<0.05)。血管袢组90例(148侧)中,不同Chavda分型患者面肌痉挛、听力下降、耳鸣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耳道内血管袢组共63侧,内耳道内AICA血管袢所处象限不同患者的典型面、听神经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内耳MR 3D-T2-SPACE成像可清晰显示AICA血管袢及其与内耳道的位置关系,血管袢深度、位置对面听神经压迫综合征典型面、听神经症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
人脑语言的加工处理机制复杂且涉及运动、感觉、认知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多语系统的产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大脑语言功能的技术也日渐广泛.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探索语言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双语、多语与脑内在神经相关网络之间的关系中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对近年来fMRI在人脑语言功能区的定位、语言偏侧化、失语者及双语者、多语者脑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入手,对近十年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试从保守治疗、中医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六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中西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我院门诊体温筛检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经临床观察,测试数值与腋下测温值有较大偏差,经上网及查询有关资料,并在工作中反复对比观察,取3个体表测温部位分别与腋表温度比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乌头汤对佐剂型关节炎(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血管翳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IA风寒湿痹证组[完全弗氏佐剂(CFA),200 μg]、乌头汤组(15 g·kg-1·d-1)、吲哚美辛组(1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注射CFA前给予风寒湿刺激。连续给药30 d,期间观察AIA风寒湿痹证大鼠的基本情况、发病时间、关节炎评分、足容积。最终取外周动脉血、踝关节和滑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含量和风湿3项,包括抗O(ASO)、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踝关节通路关键蛋白HIF-1α和VEGF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HIF-1α、VEGFA、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IA风寒湿痹证大鼠足肿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CRP、RF、ASO阳性表达显著(P<0.01);HE染色可见踝关节滑膜炎性增生,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骨破坏程度加重,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乌头汤干预后,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滑膜组织炎性增生明显缓解,血管新生及血管翳减少,骨破坏减轻;滑膜HIF-1α、VEGFA、Ang-1、Ang-2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与踝关节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吲哚美辛组中,大鼠发病时间显著延迟(P<0.01);足容积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RF、和ASO含量显著下降(P<0.01);HIF-1α/VEGFA/Ang信号通路激活,病理组织损伤改善。结论 乌头汤可延缓AIA风寒湿痹证大鼠发病时间,降低足容积、关节炎评分、风湿活动度,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对血管翳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VEGFA/Ang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能量多普勒评价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兆流产患者147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15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行黄体酮肌内注射保胎治疗,并分别于入组当天和1周后进行专科查体、孕酮测定、能量多普勒检查等,比较2组相关检查指标及观察组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入组当天能量多普勒指标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化-血流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周后2组三项指标均较入组当天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痊愈99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2%。结论:能量多普勒可准确评价胎盘血流灌注情况,辅助进行先兆流产诊治及其保胎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入手 ,对近十年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试从保守治疗、中医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中西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致大鼠皮肤溃疡的实验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A和实验组B各18只;造模成功后,实验组A给予回阳生肌膏纱条覆盖创面,实验组B采用含有回阳生肌膏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纱条覆盖创面,正常组和模型组均只给予含有凡士林的纱条覆盖创面,每天换药1次,给药15 d。结果用药第3、7、14天,实验组A、B溃疡创面面积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B溃疡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实验组A(P0.05);用药第14天溃疡愈合率比较,实验组B实验组A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3、10天,实验组A、B肉芽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 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A、B肉芽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用药第3、10天,实验组B肉芽组织中eN OS、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A(P0.05),实验组B肉芽组织中IL-6显著低于实验组A(P0.05)。用药第3、10天,实验组A、B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A、B血清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用药第3、10天,实验组B血清TGF-β显著高于实验组A(P0.05),实验组B血清IL-6显著低于实验组A(P0.05)。结论回阳生肌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致大鼠皮肤溃疡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