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通过第二信号或共刺激信号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使其发挥效应细胞作用,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炎症和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DC也存在于动脉壁中,并且在AS斑块中明显增加,尤其在炎症浸润区域与T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多种公认的致AS危险因素都可促使DC免疫功能成熟,提示DC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STAT4基因敲除(STAT4~(-/-))小鼠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出ApoE/STAT4纯合子双基因敲除(DKO)小鼠,研究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小鼠模型的易感性和机制。将3月龄小鼠分为野生型(WT)、STAT4~(-/-)、ApoE~(-/-)、DKO共4组,经过12周高脂胆固醇饮食喂养,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髓系细胞各亚群比例。从小鼠骨髓分离CD11b~+髓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流式分析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分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结果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CD11b~+细胞中可检测到STAT4表达。ApoE~(-/-)及DKO小鼠经12周高脂喂养,油红O染色阳性的主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分叉处,DKO小鼠的斑块较ApoE~(-/-)小鼠明显增多;HE及Masson染色显示DKO小鼠的主动脉斑块较ApoE~(-/-)小鼠具有更薄的纤维帽及更大的脂质核心,且斑块中的纤维更稀疏,排列也相对更紊乱。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TAT4基因敲除可促进CD11b~+Gr-1~+未成熟髓系细胞的异常动员、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以及泡沫化。STAT4基因缺失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下调miR-9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的脂质蓄积及泡沫细胞形成,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结论 STAT4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STAT4相关信号通路可作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小鼠模型,将野生型小鼠(C57BL/6)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缺血再灌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组(20mL/kg,SL),术前2小时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于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心脏超声观察各组小鼠心功能的变化,心肌组织TTC染色确定心梗面积大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凋亡心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变化。结果I/R手术48小时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明显改善I/R组的LVEF,并降低了心肌梗死面积,抑制I/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明显抑制了I/R后心肌组织以及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处理通过抑制TNF-α表达水平发挥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选取临床存在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史的冠心病患者,观察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单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与否的关联。方法纳入临床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主要冠脉狭窄≥50%)并有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史及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单独舌下含服过硝酸甘油的患者共113人,分为有效组(A组)87人、无效组(B组)26人,有效组进一步分为迅速起效组(A1组)69人及缓慢起效组(A2组)18人。由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反向直接测序方法获得ALDH2基因第12号外显子504位点多态性。结果ALDH2基因在第12号外显子504位点存在G(谷氨酸)/A(赖氨酸)基因多态。具有完全ALDH活性的野生型基因G/G型及完全丧失酶活性的突变型基因A/A型所占比例在有效组(A组)与无效组(B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4.713%vs.61.538%,P0.05;6.897%vs.11.538%,P0.05);有效组A组中,基因型G/G型及A/A型所占比例在迅速起效组(A1组)及缓慢起效组(A2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3.913%vs.77.778%,P0.05;4.348%vs.16.667%,P0.05);在迅速起效组(A1组)及无效组(B组)之间,基因型G/G型及A/A型所占比例亦均无显著性差异(73.913%vs.61.538%;P0.05;4.348%vs.11.538%,P0.05)。结论ALDH2基因第12号外显子50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单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与否无关联。  相似文献   
95.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热休克因子1(HSF1)在多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是哺乳动物中调节热休克反应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热休克反应、诱导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能抗炎、抗凋亡、保护缺血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纤维化、参与生长发育过程;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亦有紧密关系。该文就HSF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CHD患者及28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相匹配的对照者,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CHD组患者瘦素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发现CHD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CHD关系密切,瘦素可能通过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参与CHD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6个月时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改善情况。方法 4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动员组两组,移植组在急诊冠脉造影的同时,经微导管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动员组在术后24小时内静脉滴注G-CSF10μg/(kg·d)+生理盐水100ml,每天1次,共5天。每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和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延迟增强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测定左室功能和心肌缺血面积。结果 CMR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提示两组LVEF术后6个月较之前都有显著提高[移植组(46.80±11.01)︰(54.42±12.08),动员组(48.69±12.41)︰(52.18±10.05)],且梗死面积都有缩小[移植组(21.96±2.04)︰(17.33±2.14),动员组(38.57±29.38)︰(34.07±25.09)],但两组变化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两种方法改善AMI患者左心功能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GTN)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阐明长期使用GTN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缺氧的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测定GTN作用1~3 d时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1、10、100μmol/L的GTN作用1 d的心肌细胞凋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作用2、3 d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高于作用1 d时(P值均<0.05).由此确定GTN的作用浓度是1μmol/L,作用时间是2 d.②不同浓度GTN作用1~3 d,ALDH2基因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658,P=0.028).③1μmol/LGTN作用2 d时的ALDH2蛋白表达为1.35±0.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0.22(P<0.05);作用2、3 d时的ALDH2蛋白表达分别为1.35±0.16和0.33±0.27,均较作用1 d时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①GTN作用不同时间所起的作用不同:作用1 d,为心肌保护作用;作用2~3 d能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缺乏心肌保护作用.②GTN使用后ALDH2基因表达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呈负相关,可能与ALDH2对缺氧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关.③GTN作用2~3 d时缺氧心肌细胞ALDH2 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可能与ALDH2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1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AMI组)和14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中DCs及其亚型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其中DCs以Lin1-HLA-DR+确定,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以Lin1-HLA-DR+CD11c+确定,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以Lin1-HLA-DR+CD123+确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AMI发作7 d后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急性期(<24 h)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0.05)。发作7 d后复查,AMI组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高于急性期(P<0.01、0.05)。SA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发作7 d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时外周血中的DCs包括mDC及pDC在急性期均明显降低,发作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外周血中DCs在AMI急性期可能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慢病毒转染改变心肌细胞Sema3A表达,研究其对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检测0.5-24h缺氧对乳鼠心肌细胞Sema3A的表达的影响。Sema3A慢病毒转染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酶片段(Cleavedcaspase-3)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率。结果:随着缺氧时间延长,Sema3A表达呈下降趋势。增加细胞Sema3A表达,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抑制缺氧2h的心肌细胞Sema3A的表达,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Sema3A对心肌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可能通过下调Sema3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