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驱动野生型p53的新型逆转录病毒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先将前期构建的逆转录病毒穿梭质粒pLHCX-hTERT-EGFP和pLHCX-hTERT-wtp53进行包装,通过浓缩获得高滴度病毒液。然后将逆转录病毒pLHCX-hTERT-wtp53感染包含突变型p53的大肠癌细胞系SW620,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p53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最后将逆转录病毒pLHCX-hTERT-wtp53和pLHCX-hTERT-EGFP感染hTERT阳性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hTERT阴性的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观察其特异性杀伤作用;另外通过裸鼠皮下注射肿瘤细胞SW620和A549,建立肿瘤模型,应用逆转录病毒pLHCX-hTERT-wtp53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获得病毒液的滴度分别为2.3×10^7CFU·mL^-1和3.5×10^7CFU·mL^-1。逆转录病毒pLHCX-hTERT-wtp53经RT-PCR证实p53mRNA的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到p53蛋白表达。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外源的野生型p53基因后,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到hTERT阳性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人肺癌细胞株A549凋亡率远高于hTERT阴性的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P〈0.05)。体内实验证实各组通过逆转录病毒pLHCX-hTERT-wtp53治疗后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获得的新型逆转录病毒对肿瘤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江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32-133
研究我国高职医学物理学教材建设现状,分析我国高职医学物理学教材存在的弊端,提出高职医学物理学教材改革的原则、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院完成的18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平均手术时间8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16例病例肿瘤已完全坏死,2例肿瘤较大者有少量残存病灶.全组病例随访2-13个月,均生活质量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肝癌具有备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FAT10是类泛素调节子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被认为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FAT10基因单体型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54例肝癌病例和268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通过DNA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人群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Haploview统计软件分析研究对象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并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肝癌组和对照组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上共检测到10个多态性位点。遗传不平衡发现-143 A/G、-121 A/G、+3446 C/T、+3476 T/C、+3527 T/C、+3607 T/C、+3620 C/G、+3803 C/G、+3809 G/T 9个SNPs在同一个单体型块,其中-121 A/G、+3476 T/C、+3607 T/C、+3620 C/G和+3809 G/T多态位点完全连锁。进一步选择-143 A/G、+3476 T/C和+3527T/C 3个tagSNPs进行关联分析和单体型构建,发现-143 A/G和+3476 T/C基因型与相应的野生型纯合子相比能明显降低肝癌发病的风险(P<0.05)。进一步单体型分析发现ATT、ATC、GCT和ACT 4种单体型,其中肝癌患者的GCT和ACT单体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TT单体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1×108的随机置换检验校正后,ATT和GCT单体型与肝癌的发病风险仍然显著相关。结论:FAT10基因单体型可能与肝癌的发病风险相关,ATT单体型可能是肝癌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 (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 containing proteinkinase 2,Rock2)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ock2和MMP2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稳定降低Rock2细胞中MMP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Rock2同义突变质粒“恢复”稳定干扰Rock2的肝癌细胞中Rock2表达后检测MMP2蛋白表达变化;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稳定低表达Rock2组、“恢复”Rock2组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Rock2和MMP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均比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稳定降低肝癌细胞中Rock2的表达后发现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另外,“恢复”稳定干扰Rock2的肝癌细胞中Rock2的表达,MMP2表达也“恢复”;同时证实Rock2通过调节MMP2表达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降低Rock2可引起MMP2表达下降,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晏琛  刘秀霞  戈进  温崇煜  余新  邵江华 《肿瘤》2014,(11):1016-1022
目的 :探讨RNA干扰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e EF1A1)的表达对肝癌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e EF1A1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重组载体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并将其转染至肝癌Hep3B细胞中,随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e EF1A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FCM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并获得稳定低表达e EF1A1的肝癌Hep3B细胞。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转染组Hep3B细胞中e EF1A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 GPU6/GFP/Neo-NC的Hep3B细胞)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Hep3B细胞)(P<0.01,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转染组Hep3B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P<0.01),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上升(P<0.01),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5),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下调e EF1A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晏琛  邵江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4):933-937
类泛素蛋白是一类与泛素有类似空间结构及酶修饰系统的蛋白质,它们在调节蛋白质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类泛素蛋白主要通过对底物蛋白进行类泛素化修饰而发挥核质转运、转录调节、稳定蛋白质、应激反应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类泛素蛋白功能失调与肝癌的发生、增殖、凋亡以及血管新生等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也发现,通过调控类泛素化修饰过程可以改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而影响肝癌的化疗敏感性,这表明类泛素蛋白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防治靶点。探究类泛素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诊断和治疗肝癌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和围术期处理技术 ,提高大肝癌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肝切除术的 6 2例大肝癌病例 ,与同时期施行肝切除术的 34例小肝癌病例对比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死亡率等。结果 前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8日Cochrane libriary、Embase、Pubmed、Ovid、Web of scienc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PPPD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中RCT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软件为RevMan5.2。结果共有7篇随机对照研究被纳入。结果显示,与PD组相比,PPPD组的术中出血量(MD=-200.10,95% CI:-400.66~0.46,P=0.05)、手术时间(MD=-46.55,95% CI:-91.02~-2.07,P=0.04)及围手术期输血量(MD=-0.89,95% CI:-1.59~-0.19,P=0.01)均明显减少,而胰漏、胆漏、肠瘘、腹腔脓肿、术后出血、伤口感染及手术死亡率等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能够获得与PD相当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包膜外剥脱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绝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为目前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包膜外剥脱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无手术病死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