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57篇 |
综合类 | 48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6篇 |
肿瘤学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全部患者的3.22%,同时性(12个月以内)双侧乳腺癌27例。并分别回顾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肿块大小、治疗方式等资料,侧重分析单/双侧,第一/第二侧,同时/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起病早(P〈0.001)。舣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48个月(0~480个月)。比较单/双侧乳腺癌发现双侧癌有更多O/I期病例,单侧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P=0.017)。双侧乳腺癌内第一/第二侧间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异时性痛淋巴结转移数更少(P=0.031),浸润程度更低(P=0.031),导管内癌比例更高(P=0.012)。未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在单/双侧间发病有差别。治疗方式上,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大大提高(10.8%和2.6%,P=0.042)。按第二原发出现算起,经过中位13个月的随访,有3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单侧发生后宜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DCIS比例,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多个临床试验分析了cyclin E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对已发表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再分析,从而探讨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水平是否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以及CBMDisc数据库中研究cyclinE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cyclinE是否为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共有1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患者的总数为2644人。各个研究之间在病例选择、随访时间、辅助治疗、检测方法以及表达水平的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合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危险比(HR)分别为2.26(95%CI:1.41—3.61)和1.72(95%CI:0.95—3.10);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总生存率(OS)/乳腺癌相关生存率(BCSS)的HR分别为2.74(95%CI:2.22-3.39)和2.86(95%CI:1.85-4.41)。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合并的高cyclinE水平患者OS的HR为3.40(95%CI:2.20-5.26)。结论:cyclin E可能是乳腺癌OS独立的预后因素,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3.
背景与目的:使用蛋白质组技术,我们鉴定出不同肺转移潜能MDA—MB-435乳腺癌细胞之间11个表达存在差异的蛋白,本研究试图探讨其中3个蛋白,dB—crystatlin(CRAB)、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peroxiredoxin 6(PDX6),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验证3个蛋白在不同肺转移潜能细胞株之问mRNA水平的差异。进一步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03年1月~2004年1月,32例乳腺癌标本中3个蛋白的阳性率。结果:肺高转移潜能细胞株CRAB,HSP60和PDX6的mRNA水平分别为其亲代细胞的0.24倍,3.15倍和2.43倍。CRAB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和33.3%;HSP60在2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3%和73.3%;PDX6在2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4%和60.0%。结论:HSP60水平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增加相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复发转移的风险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的转移是呈一定的时间规律分布,然而各不同部位的转移规律及相互关系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发的风险规律以及其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乳腺科专家门诊连续接诊的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210例患者,分析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淋巴结、骨、肝、肺等不同转移部位的年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复发风险采用Cox风险函数估计,并运用Kernel平滑曲线作图.结果:根据乳腺癌预后因子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年事件风险曲线呈双峰模式,术后第2.5年和第9年高危复发者双峰风险高度显著高于中低危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年事件风险亦呈现双峰型模式,局部复发的风险曲线双峰出现均分别早于远处转移2~3年.淋巴结、骨、肺、肝等部位转移的双峰出现的事件基本一致,但均晚于局部复发时间.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分布规律,局部复发和内脏转移的主要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先兆,应特别注意中高危患者的局部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75.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IL-8、GM-CSF、RANTES、MCP-1在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趋化因子的浓度,以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8、RANTES和MCP-1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临床Ⅲ期患者较Ⅰ期患者显著升高,IL-8、GM-CSF、RANTES和MCP-1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88.6%、28.6%、71.4%、60.0%,特异性分别为82.8%、93.1%、60.3%、82.8%,IL-8、GM—CSF、RANTES和MCP-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IL-8、MCP-1阳性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IL-8、MCP-1、RANTES的浓度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较理想指标,IL-8、MCP-1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6.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7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7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B超、乳头溢液涂片、乳管内视镜、针吸活检、空心针活检以及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5%(302/349)、58.4%(208/356)、43.8%(89/203)、92.0%(23/25)、80.0%(18/23)、91.0%(10/11)和90.0%(287/319)。治疗方式仍以乳房切除术为主。全组局部复发率1.9%(4/205),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6/106)、94.0%(32/3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钼靶、乳管内视镜、空心针活检诊断价值较高,治疗上可依据VanNuys预后指数(van nuys prognostic index,VNPI)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7.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易复发转移、整体预后差等特点。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不敏感,化疗是其主要的系统治疗手段。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的蓬勃发展及对TNBC分子分型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和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pembrolizumab、atez...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内科合并疾病与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130例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前瞻性观察其是否发生积液,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积液组与对照组在积液发生危险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积液组平均年龄大(59.13岁vs51.37岁,P=0.00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25.33vs22.90,P=0.018),合并高血压者多(30.4%vs12.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5,95%CI=1.012~1.116,P=0.016)、BMI(OR=1.193,95%CI=1.025~1.389,P=0.023)是皮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与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有关,注重围术期的调整处理可能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癌症治疗研究中心、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和贝勒(Baylor)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3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于2014年12月9~13日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顺利召开。作为全球乳腺癌领域的年度盛会,此次会议同样公布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结果,其范围涵盖基础、转化和临床领域。在此,笔者选取一些热点的临床研究进行较详尽的回顾,以飨读者。1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