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即PWI/DWI不匹配原理,入选40例具有IP的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在患侧选取病灶的中心区、病灶的边缘区、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中点、病灶的外周区共4个点,测量治疗前后4点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除梗死中心区以外,其余3个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挽救ACI的IP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2.
患女,26岁。孕36周。因咳嗽1周,发热1d。于2009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前7d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痰,未在意及治疗。入院前1d出现发热,测体温38.9℃,肌肉注射柴胡后体温恢复正常。入院当日晨又出现发热,剧烈咳嗽,伴有气短,咳黄色粘稠痰,带有血丝,有流涕、喷嚏、头痛、四肢酸困,急来我院就诊。测定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故以“甲型H1N1流感,孕36周”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乳腺癌患者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2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5例 行多西他赛(商品名多帕菲,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动员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 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 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内脏、骨转移情况及化、放疗情况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和CD34+细胞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化疗动员后中位7d白细胞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 射rhG-CSF中位3d,采集总MNC平均(5.51±1.24)×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2.90±1.38)×106/kg 。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与采集CD34+细胞均显著相关(P<0.05)。化疗的周期数≤6的患者采集平均 CD34+细胞数较周期数≥6患者显著增高(P<0.05)。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既往化疗周期数显 著影响患者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可作为采集CD34+细胞数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4.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可能一些亚组人群在其中获益.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于年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年龄≤40岁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6例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HPC,14例接受常规剂量化疗(standard dose chemotherapy,SDC).HDC组:首先应用化疗多西他赛120mg/m2和G-CSF 5 μg/kg动员.采集外周血CD34+干细胞,然后行2个周期大剂量化疗,方案为15例接受了3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卡铂AUC=6,1例接受两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SDC组:多西他赛75 mg/m2+塞替派50~60 mg/m2,每21 d为1个周期,应用4~6个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HDC组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31.3%;SDC组部分缓解1例,有效率为7.1%.HDC组PFS为9个月(2.3~15.7个月);SDC组PFS为3.8个月(2.7~4.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DC组OS为11.8~21.2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SDC组OS为6.8~16.0个月(中位生存期是11.4个月),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大剂量化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年轻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65.
病例 女 ,70岁 ,于 2 0 0 0年 3月以“左乳肿块 2天”而入院 ;查体 :左乳中上可及 4.5× 2 .0× 2 .0cm肿块 ,质实性稍硬 ,边界不清 ,有轻微触痛 ,活动差 ,与皮肤稍有粘连 ,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 :乳腺B超示 :左乳上方近皮下可见一 4.0× 2 .4× 2 .0cm大小的等回声肿块 ,边界模糊、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白细胞 9.2× 10 9/L ,血小板 3 60× 10 9/L ,体温 3 7.2℃。于局麻下行左乳肿块切除术 ,术中冰冻示 :炎症。术后给予头孢呋辛 1.5克一日一次静点 ,体温始终低于 3 7.5℃ ;于术后第三天晨开始体温升高 ,超过 3 8℃ ,最…  相似文献   
66.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TIMP-2基因及蛋白表达阻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TIMP-2为靶基因,应用反义寡核苷酸 (asON)技术抑制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对大鼠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方法:22只大鼠分为治疗组(n=6)、模型组(n=6)和正常对照组(n=10).以人血白蛋白免疫攻击方法制备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型制备过程中,治疗组大鼠以尾静脉注射方式给予针对TIMP-2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ELISA 等方法检测TIMP-2的转录以及表达水平.用病理学检查以及Ⅰ、Ⅳ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肝纤维化发展程度.通过胶原纤维特殊染色及电镜等观察asON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病理学分级状况优于模型组(u=2.071, P<0.05).治疗组血清TIMP-2低于模型组(T=55, 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T=55,P<0.05).治疗组肝组织TIMP-2 mRNA表达弱于模型组(t=3.332,P<0.05), 高于正常对照组(t=5.550,P<0.05).Ⅳ型胶原免疫组化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t =2.310,P<0.05),其表达较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 3.623,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图像扫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数值亦较低(t=2.845,P<0.05).治疗组肝窦基底膜胶原沉积较轻,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抑制TIMP-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可以减缓大鼠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保留舌骨的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月 ~2019年12日,颈部彩超、CT或MRI诊断甲状舌管囊肿6例,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保留舌骨的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的盲端位于舌骨下缘水平,4例位于舌骨上缘2 cm以下.结果 6例甲状舌管囊肿均完整切除,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1]。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雌激素作用[2]。氟维司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3],CONFIRM研究证实,对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绝经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氟维司群500 mg与250 mg治疗,二者相比,500 mg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均都有显著优势[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0 mg氟维司群在中国E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 < 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  结果  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 < 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  结论  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的研发开启了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新格局。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阿贝西利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早期高危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而且是首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CDK4/6抑制剂,随着阿贝西利在国内患者使用比例的急速升高,为推动临床实践中阿贝西利的全程管理,本文系统性介绍该药的药理学特征、临床循证证据和临床应用,尤其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管理措施。阿贝西利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血液学毒性、静脉血栓栓塞、肝损伤、间质性肺疾病和血清肌酐升高等,本文对上述阿贝西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级标准、发生特点、患者教育、阿贝西利剂量调整进行了详细描述,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阿贝西利疗效和不良事件的管理,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提高患者“净”获益,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