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9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93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2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目的 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关的研究较多,但是较长时期分年龄组恶性肿瘤发病率趋势和顺位变化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主要分析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4年分年龄组肿瘤发病率和顺位变化趋势.方法 2006-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用中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ge,APC)评价发病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男性人群恶性肿瘤中标率从2006年的218.77/10万上升到2014年的222.67/10万(APC=0.3%,95%CI:-0.4%~1.0%);女性人群中标率从2006年的146.53/10万上升到2014年的217.86/10万(APC=4.5%,95%CI:3.3%~5.7%).男性人群中,0~29岁人群(APC=5.4%,95%CI:0.3%~10.5%)标化发病率随着时间明显上升,30~69岁及≥70岁年龄组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女性人群中,0~29岁(APC=3.7%,95%CI:0.7%~6.7%)和30~69岁(APC=5.9%,95%CI:4.1%~7.7%)年龄组标化发病率随着时间明显上升,而≥70岁年龄组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男性人群中,发病顺位上升明显的有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在女性人群中,发病顺位上升的有甲状腺癌和卵巢癌.结论 江苏省昆山市2006-2014年女性人群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在0~69岁年龄组均明显上升,而男性人群标化发病率在0~29岁年龄组明显上升.发病顺位以肺癌和甲状腺癌最为明显,在高危人群探究践行癌症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2.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资料,4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4~75岁,平均55岁,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5例均行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2例,pT2N0M01例,pT3N0M02例。病理分级:G12例,G21例,G32例。随访1至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4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50例膀胱癌组织中FHIT、MMP-2表达情况。结果:FHIT、MMP-2在正常膀胱组织和TCCB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在TCCB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和MMP-2在TCCB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62,P<0.05)。结论:联合检测FHIT、MM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4.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UR-Bt术后采用不同疗程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将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行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B组(39例)前8次灌注同A组,以后改为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A组4例(10.3%),B组2例(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05)。2年肿瘤复发率A组7例(17.9%),B组5例(1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94,P〉0.05)。发生不良反应A组4例(10.3%),B组12例(30.8%),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χ^2=5.03,P〈0.05)。[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短程与长程疗效相比无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5.
346.
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筛选胃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人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8192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阵列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即制成cDNA微阵列芯片;抽提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的RNA并纯化mRNA;将等量的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标记的cDNA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cDNA微阵列芯片;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象,计算机分析后比较2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8192条基因中.共有327条基因在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间差异表达,其中179条基因下调.148条基因上调。结论:胃腺癌发生过程中有多基因的参与;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是筛选人胃腺癌相关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7.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术后肉眼血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TURP术后发生肉眼血尿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29例)。治疗组除进行常规处理外,予服用非那雄胺5mg/次,1次/d,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治疗组肉眼血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复发的肉眼血尿分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非那雄胺可有效减少TURP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8.
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动物研究结果等表明妊娠期孕妇细颗粒物(PM2.5)的暴露导致了死胎、流产、胎儿生长受限、低体质量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其具体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表明,PM2.5导致的死胎、流产、先天畸形可能与其遗传毒性损伤作用有关,胎儿生长受限与PM2.5造成的胎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PM2.5所致的胎膜结构改变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及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国内外发表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妊娠期母体PM2.5的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