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244篇
内科学   658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86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2286篇
预防医学   851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31篇
  18篇
中国医学   873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同时进行TCD、EEG检测和对比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经TCD检查大多数有异常改变.可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及频谱性质的改变。EEG提示:α泛化.前移.平均α频率8~10Hz,项、枕区α波不占优势,部分患者有活动轻度弥漫性增多。结论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缺血范围及程度高度敏感,EEG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的功能改变有价值,因此二者结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基于定位CT分析肌少症对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患者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放化疗的147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依据模拟定位CT勾画计算主动脉弓上缘水平横断面双侧胸肌面积(PMA)。PMA身高校正(PMA/身高2)得出胸肌指数(PMI)。将男女患者分别依据PMI三分位数分组,其中低PMI者(男性<11.55 cm2/m2,女性<8.69 cm2/m2)为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和3年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 147例患者中49例(33.3%)存在肌肉减少,该类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肌少症患者(40.8%∶18.4%,P=0.005)。肌少症患者1年和3年OS(61.2%和10.2%)显著低于非肌少症患者(82.7%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肌少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基于定位CT获得的PMI在诊断肌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肌少症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 了解县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县级综合医院2017年度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26 50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9例、375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5%、例次发病率为1.41%。医院感染率分居前4位的是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感染率分别为14.69%、2.84%、2.51%和2.2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38.1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占40.48%。结论 该县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重点加强高危人群、高危病区及高危因素的监控。  相似文献   
994.
在多孔胶原支架上构建三维工程的心肌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已有转化的SV40细胞系、C2C12成肌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用于修复哺乳动物心脏的细胞移植治疗,然而细胞移植治疗对严重缺失或损伤心肌结构的治疗的作用却不大。组织工程技术为此类心肌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可替代和改善骨、软骨、肾、肝、神经及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合成结构物。目的:探索多孔胶原作为构建三维工程心肌组织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动物:清洁级1日龄Wistar大鼠400-50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8~10g;成年Wistar大鼠五六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温度22~26℃,湿度40%~60%。干预: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三维多孔胶原支架和培养板上,比较心肌细胞在两种培养模式的代谢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葡萄糖比消耗率、乳酸比产率、乳酸转化率、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变化。结果:培养于多孔胶原支架上的心肌细胞的代谢特性近似于心肌细胞在培养板上培养的二维生长模式。结论:心肌细胞与多孔胶原支架形成了具有自律性同步收缩的三维工程心肌组织,多孔胶原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非对称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58例拟行经导管VSD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行超声扫查,确定VSD部位及周围毗邻关系,并测量VSD边缘距主动脉瓣瓣环的最小距离,测量VSD下缘距三尖瓣隔瓣距离;术后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形状及封堵效果,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58例VSD患者选择使用非对称型封堵器,封堵术均获成功,其中嵴下型18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最小距离为0.5mm)、膜部13例、肌部3例、嵴内型3例、隔瓣后型21例(缺损边缘距三尖瓣最小距离为1.5mm)。术后超声显示非对称型封堵器图像清晰,封堵器在心脏内呈现超声图像与体外形态相一致。其中3例囊袋形VSD在放置对称型封堵器后因残余分流多而改用非对称型封堵器,效果良好。术后即刻观察9例存在室间隔少量残余分流,24h后完全消失。57例三尖瓣、主动脉瓣均未出现因封堵引起的明显反流,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瞬时反流量约0.5ml,随访3个月,反流无明显增多。结论 根据VSD部位及形态选择非对称型封堵器能进一步扩大封堵术应用范围及提高其安全性;彩色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观察疗效及远期随访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判断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之一。我院在1994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中,9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58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本文就临床特征进行分析。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AMI患者具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81例,女17例,平均63.6(43~75)岁。溶栓开始距缺血性胸痛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8(0.5~6.5)h。AMI按1979年WHO的有关标准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广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哨梅毒的临床表现与x线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骨骼的改变的先天性骨梅毒32例,全部病例经梅毒血清学证实并摄有四肢,胸腹部平片,12例同时摄取颅骨正侧位片,14例治疗后1~6月复查1~4次。结果x线表现为四肢长骨的干骨的干骺炎32例,骨膜炎i0例,骨干炎3例。干骺炎主要特点表现为对称性贯穿干骺部的3~8mm透亮带,恢复期透亮带逐渐消失。结论新生儿先天性骨梅毒x线检查早期改变毫要表现为干骺为,X线检查能确定骨骼侵犯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疗效观察,有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合并症。本文分析37例护理经过,认为孕前心脏功能情况是妊娠时机选择的关键;妊娠能否成功,孕期监测和有力的孕期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分娩期护理的重点应是对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力衰竭的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本症孕产期的心理护理是确保妊娠分娩成功的基础,成功的心理护理则是落实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取得成败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9.
头、体针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运用头、体针结合法与单纯体针法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头、体针结合法为治疗组,以单纯体针法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法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效果。 方法 采用Synbone人工合成胫骨18个,切割构建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侧水平带状钢板固定、外侧低切迹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侧直形重建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水压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分别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骨块的相对空间位移。 结果 以10 mm/min加载至总载荷1050 N,重复加载10000次后,带状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2.77±1.79) mm,外侧锁定钢板组的纵向位移为(2.69±1.14) mm;后方重建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为(1.62±0.6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载荷到骨或内固定的结构破坏后,带状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055±263) N,外侧锁定钢板组的为(1968±209)N,后方重建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272±130) N,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侧方带状钢板水平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