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目的 比较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D8S1179、D21Sll、D7S820、CSFl 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和常州地区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并预测与CML的相关基因.方法 收集745份常州地区正常人以及132份CML缓解期患者的外周血样.用PC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样本DNA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频率,并根据15个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预测与CML相关的基因.结果 CML患者CSFlPO、vWA、TPOX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分布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lPO、vWA、TPOX基因座与CML的发生相关,但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2.
 各种临床观察肯定了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其可明显延长白血病的慢性期及患者生存时间。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血病的T细胞应答。IFN-α用于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DC,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用IFN-α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分化成为具有较强功能的"临床型"DC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53.
清髓性和非清髓性预处理对aGVHD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逸  曹祥山  邱国强 《江苏医药》2006,32(7):651-653,i0004
目的 探讨清髓性和非清髓性预处理对血清辅助性T细胞Ⅰ/Ⅱ类(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大鼠接受全身照射(TBI)2.0Gy作为非清髓组,C、D组接受TBI 6.0Gy作为清髓组。TBI4h后,B、D组输注Wistar大鼠骨髓细胞作为实验组,A、C组输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移植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组不同时相血清IFN-7、IL-2、IL-4、IL-10的水平。结果移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IFN-7、IL-2、IL-4、IL-10有不同程度的升高。D组各细胞因子高峰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B、C、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aGVHD评分,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病理分级和结肠病理分级比较,B、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骨髓移植时采用非清髓性的预处理方案,对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较小,aGVHD的发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4.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带状疱疹组CD3下降,CD4下降,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有下降趋势。推测CD4降低与带状疱疹发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为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共计4000张,对门诊西药房出具的用药处方进行采集与整合,由医院资深主管药师对处方规范性、适宜性及超常处方进行筛查.结果:筛查不规范处方170张,占比4.25%;不适宜处方1188张,占比2.95%;超常处方12张,占比0.3%.结论: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医院有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为用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减少不合理处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 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 2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 CSF加IL- 4诱导培养 5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 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 500g/LPEG 100mL/L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 /FITC 抗HLA 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 6天, 加入TNF -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 CSF加IL -4和TNF- 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 -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 ( 17. 33 ~29. 94 )%。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  相似文献   
57.
人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分化特点,探讨脐血干细胞与体外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合适的移植时机。方法:按种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于含体积浓度为20%胎牛血清(FCS)的IMDM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 ,培养21d,每周半量换液,同时进行细胞计数,涂片形态学观察,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细祖细胞(BFU-E)集落培养,细胞表面CD34^ 、CD33^ 、CD3^+、CD19^+标记和细胞增周期的动态观察。结果 培养7d时的脐血细胞,CFU-GM、BFU-E集落形成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1d时已低于培养前水平。CD34^ 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CD33^+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14d达高峰,21d时开始下降;CD3^ 、C CD19^ 细胞比例均在培养第7d时显著下降,并持续低水平至21d。培养7d后G0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快速增高,至21d时仍有较高比例。培养第21d的细胞涂片见少量中、晚幼粒细胞。结论:理论上脐血干细胞与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用于成人具有可行性,体外扩增培养7d左右是混合移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对凋亡信号转导通路NF-κB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辛伐他汀抗白血病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5、10、15 μmol/L),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观察NB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NB4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Ⅴ/propidium iodide变化;PCR芯片研究NB4细胞NF-κB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对NB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均P<0.01),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15 μmol/L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24、48、72 h细胞抑制率分别达到45.75%、92.91%、96.46%,而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0.25%、64.34%、87.38%.与对照组相比,15 μmol/L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48 h组中NF-κB通路有56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47个基因表达下调、9个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辛伐他汀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调节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背景: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NF family, BAFF),经与其受体结合,对B细胞分化、成熟、生存和抗体分泌发挥重要作用,在T细胞应答过程中亦可能起着重要作用。BAFF信号是否在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值得探讨。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BAFF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6-06/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进行。 对象:86例肾移植随访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12~62岁。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血肌酐值在65~267 μmol/L。 方法:取患者外周血,以EDTA-Na2抗凝。收集部分患者的移植肾活检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BAFF-R+、CD4+、CD8+、CD4+ CD25+ CD127-/low、CD134+、CD4+ CD134+ 和CD19+ BAFF-R+的表达率,计算CD4/CD8比值;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的表达率在0.18%~76.97%之间。将15%设为临界值,所有数据分成≥15%组和<15%组进行统计分析。在≥15%组,BAFF表达率为36.91%,与CD4/CD8比值、CD4+ CD25+ CD127-/low T细胞之间不相关。然而,BAFF+细胞数与CD134+细胞和CD4+ CD134+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 < 0.01和 P < 0.05)。而在<15%组,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病理诊断证实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BAFF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胞膜。 结论:BAFF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0.
复方新诺明由于加入抗菌增效剂,抗菌谱比新诺明广,且抗菌力增强,近年来常与抗生素联用,又因它的价格便宜,故临床应用仍较普遍,但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现总结如下:1 双眼后葡萄膜炎李某[1]报道一例22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复方新诺明,12h后出现眼前黑影游动及视力下降等症状,继续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次,bid,4天后,眼部症状加重,检查视力明显下降,玻璃体混浊,诊断为双眼后葡萄膜炎,给于青霉素.地塞米松静滴,并局部使用阿托品及地塞米松眼药水等,症状缓解.当再用该药时.上述症状复现而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