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卵泡穿刺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阴道超声超卵泡穿刺术,对比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TNF-α、IL-1β、IL-6、IL-10、白细胞( WBC)、淋巴细胞( Lym)和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 结果:本组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阴道超声卵泡穿刺术治疗后的hs-CRP、TNF-α、IL-1β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IL-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 05),而治疗前、后WBC、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超声卵泡穿刺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hs-CRP、TNF-α、IL-1β、IL-6、IL-10,而对WBC、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微环境中不同浓度葡萄糖是否可通过蛋白质O位氮乙酰葡糖胺(O-Glc NAc)糖基化修饰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衰老。方法:构建常规浓度葡萄糖(A组)(5.5mmol/L)、高浓度葡萄糖(B组)(25mmol/L)微环境模型及常糖糖基化(C组)(常糖+Thiamet-G 1.0mmol/L)、高糖糖基化(D组)(高糖+Thiamet-G 1.0mmol/L)细胞模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组中培养,于第3、5、7天用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于第5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于第7天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衰老情况;于第5天用Real-time PCR、Westen-bolt检测不同处理组Cyclin D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第3、5、7天时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细胞增殖明显下降(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相较于A组细胞周期G1期阻滞(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凋亡明显增多(P0.05)。细胞衰老染色显示,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细胞衰老明显增多(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yclin D1的m RNA相对值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为1.01±0.31、0.31±0.07、0.42±0.1、0.18±0.04,其他三组显著低于A组(P0.05);caspase-3的m RNA相对值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为1.09±0.82、5.73±1.54、3.43±0.59、6.82±2.13,其他三组显著高于A组(P0.05)。Westen-bolt结果显示,A组h BMSCs内蛋白质O-Glc NAc糖基化水平高于B组;Cyclin D1的蛋白水平表达B组、C组和D组低于A组(P0.05),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表达B组、C组和D组高于A组(P0.05)。结论:微环境中高浓度葡萄糖和细胞蛋白质高水平O-Glc NAc糖基化修饰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及衰老。微环境中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胞内蛋白质O-Glc NAc糖基化水平升高。微环境中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蛋白质O-Glc NAc糖基化水平升高可能是其抑制增值促进凋亡和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观察CK19表达与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NA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在子宫颈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分析结果显示82个淋巴结中,11个淋巴结CK19高表达,71个淋巴结CK19低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1个CK19高表达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71个CK19低表达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K19高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CK19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K19有可能称为宫颈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6.
血小板平均容积在疾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年来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2-01/2006-08有关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意义、变化规律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mean platelet volum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8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小板平均容积”,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手工查阅国内近年的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评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意义、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3篇相关文献,3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7篇文献中,2篇反映血小板平均容积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其余均涉及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资料综合: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的凝血活性呈正相关,在各种疾病中的改变可反映机体凝血活性的变化与血小板代谢紊乱情况,增高代表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下降则说明机体凝血活性减低。结论:血小板平均容积是一个判断血小板功能的参数,观察其变化规律对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7.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2.88)%,(10.95±1.48)fl,(34.24±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2.02)%,(10.19±1.29)fl,(28.4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 31,0.021 77,0.026 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8.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辉  熊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222-223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lt;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lt;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177;2.88)%,(10.95&;#177;1.48)fl,(34.24&;#177;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177;2.02)%,(10.19&;#177;1.29)fl,(28.47&;#17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31,0.02177,0.026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9.
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辉  吴健民 《检验医学》2006,21(4):383-38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及大血小板比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定,观察仪器、性别、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计数值的影响,并观察各种血小板的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血小板与其参数的测定可受仪器、抗凝剂、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脑梗死患者中SF-30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改变,而其余仪器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血小板及其参数在某些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测定结果有多种影响因素,在使用这些参数时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尿微量清蛋白干化学试带对58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尿液总蛋白浓度测定及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测定。结果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结果相比,干化学试带法测定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79%。干化学试带法测定阳性标本的尿总蛋白浓度与阴性标本相比,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