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①中年男性;②既往1年前有咽部脓肿激光治疗史,有糖尿病史6个月;③病程2个月,病初有咽痛、发热,后反复颈前疼痛、发热,无怕热、多汗等症状;④查体:颈部红肿,甲状腺肿大,压痛,局部张力高,无波动感;⑤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FT3、FT4正常,TSH略降低,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血沉(ESR)加快;  相似文献   
62.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何谓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 (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 )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 ,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 ,此时胰岛B细胞不得不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多 ,来克服胰岛素抵抗 ,维持正常的生理效应。由于长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所引发的一系列密切相关的临床异常如糖耐量低减(IGT)或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微量蛋白尿、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凝血症等统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又被称为代谢综合征或“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产生有…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而血糖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4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组或安慰剂组,为期12周双盲期治疗。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PG2h)和胰岛素(INS2h)。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model公式评价。结果在基线时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FPG、PG2h、FINS、INS2h、HbA1c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12周时吡格列酮组的FPG平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分别为(-1.94±1.24)mmol/L和(-1.15±1.22)mmol/L,P<0.05]。吡格列酮组12周时PG2h、HbA1c、TG、TC和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只有PG2h存在显著差异。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30±0.90与2.55±1.61,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4.
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葸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不同煎煮时间样品中葸醌类成分的含量,并为煎煮时间和含量变化建立联系。结果 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不断升高;大黄结合葸醌含量在煎煮15min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变小;大黄总蒽醌含量持续增加,在15min处接近最大值后增速趋缓。结论 大黄煎煮15min时结合葸醌占总葸醌的比率最大,可以作为大黄用于泻下作用煎煮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加强随访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曾经住院且出院半年以上的糖尿病伴血脂异常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干预组加强随访管理,如定期糖尿病教育,护士监督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等。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在血脂、血糖、血压、体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体重下降水平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脂、血糖和血压的达标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强化随访管理对2型糖尿患者血脂达标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有益于减轻患者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6.
1 双重糖尿病概念的提出糖尿病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今尚保留着许多的未知数.以糖尿病诊断为例,在WHO(1980年)诊断分型中以发病机制不同及是否依赖胰岛素分类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在WHO(1999年)诊断分型中以是否有残余胰岛素分泌分类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其中1...  相似文献   
67.
一例56岁男性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瘤患者,病史一年,有心悸、怕热、多汗等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大;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增加的同时,TSH水平升高;核磁扫描示垂体肿瘤.经长效奥曲肽20mg注射一次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甲状腺功能明显好转,治疗后第28天转为正常.长效奥曲肽可为TSH瘤患者手术前的常规用药,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8.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及其病死率显著增加。2007年美国慢病疾控中心(CDC)的统计报告显示,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8%死于冠心病,16%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CVD危险增加的主要机制是血小板活性增加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COX1),从而减少血栓素2(TXA2)的生成,继而阻断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构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6例患者甲状腺细针穿刺的临床资料及其细胞病理诊断结果,临床资料包括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274例,占11.8%,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12例,占4.8%,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62例,占7.0%.桥本甲状腺炎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病因,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病因.结论 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主要的两大病因,甲状腺细针穿刺对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 分析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存在血ACTH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等临床特点.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下肺结节,经手术证实为类癌.另1例患者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中肺多个小结节样影,不能明确性质;奥曲肽显像结果阴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于右肺上叶前段见一放射性浓聚结节影,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当常规影像学检查结合奥曲肽显像不能明确肿瘤性质和部位时,PET/CT检查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