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数字三维技术联合纳米碳辅助导航在乳腺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4年9月~ 2015年9月期间我科的39名Ⅰ、Ⅱ 期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CT淋巴造影,采集其数据并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准确定位前哨 淋巴结并进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视化预演及临床手术,评价在数字三维技术指导下腔镜前哨淋巴结 活检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结果39例患者腋窝三维模型符合患者实际解剖,清晰显示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与腋静脉、胸大 肌、胸小肌、背阔肌等的三维关系。数字三维技术联合纳米碳辅助导航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为100%,总符合率为 87.18%(34/39),灵敏度为91.67%(11/12),假阴性率为8.33%(1/12)。术后随访半年,39例患者均未发现患侧腋窝皮下积液、感 染、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数字三维技术联合纳米碳辅助导航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和较低的 假阴性率,可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共23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4~46个月,有138条肢体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9.0%(138/234),部分肢体可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皮下淤血、青紫、血肿发生率为16.7%(39/234);大隐静脉主干、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为15.0%(35/234);患肢皮肤水肿或肿胀为12.8%(30/234);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为10.7%(25/234);隐神经损伤导致皮肤感觉异常为0.85%(2/234),以上并发症经过治疗均能痊愈.结论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创伤小、安全、可靠的微创优势,规范化操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总结30例腔镜乳腺癌根治即刻行大网膜一期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后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纠正患者出现的心理焦虑及恐惧,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处理,进行乳房形体塑形并指导进行循序渐进的按摩和肢体锻炼,本组30例再造乳房美体效果评价:优22例,良6例,中2例,本组5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3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后局部有色素沉着,并且局部有硬结,美体效果评价为良,2例伤口由于液化部位大且深,伤口愈合后出现局部凹陷并有瘢痕,美体效果评价为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清扫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方面的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ICBN的乳腺癌I,II期患者46例,分为腔镜手术组(21例)和传统手术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腔镜组与传统组手术成功保留ICBN分别为20例(20/21)和23例(23/2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与传统组比较,腔镜组腋窝清扫时间较长,而腋窝清扫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减少(P<0.001,P=0.029);全组随访2~20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见复发,保留ICBN者,均无上臂及腋窝主观异样感觉症状。 结论:腔镜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保留ICBN是可行的,并在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腔镜技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带蒂大网膜重建乳房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35例行微创根治+微创乳房重建的I、II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先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辅助肿瘤所在象限腺体切除,然后采用腹腔镜获取的带蒂大网膜经皮下隧道即时重建乳房。 结果:手术平均总时间为318 min,其中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为41 min,腹腔镜大网膜获取平均时间为5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 mL(主要为腺体部分切除时出血)。1例患者术中损伤胃网膜动脉后改为仅用1条大网膜动脉做为蒂部血管作为供血,术后出现大网膜部分坏死;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余患者大网膜成活,无腹部并发症,腋窝形态及上肢功能良好。乳房美学评价,28例优,6例良,1例一般。 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腹腔镜带蒂大网膜获取进行一期重建乳房安全可行,手术达到较好的微创效果与美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结肠外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71%,腹部钝性伤占25%,火器伤4%。合并多发伤或多脏器伤35例,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46例,结肠局部切除 近端造口2例,手术死亡1例,十二指肠损伤漏诊1例,术后死亡3例,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7例,严重腹腔感染3例。结论结肠损伤以开放性穿透性损伤为多见,常伴有其他脏器伤,且结肠损伤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易误诊、漏诊,引起严重感染,影响愈合。治疗上强调尽早手术,术中探查应全面仔细,谨防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甲基化和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甲基化情况,探讨FHIT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3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和异常甲基化。结果33例胃癌组织中,24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73%,有13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39%。胃癌中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和异常甲基化呈负相关。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引起FHIT基因失活并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胃肠吻合术是胃肠外科的常用技术,除传统的手工吻合外,各种吻合器的应用已日益广泛.1985年Hardy等发明了非缝合性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iofrag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 BAR),并应用于胃肠吻合.1997年国内逐渐开展了此项技术,我院自2002年应用BAR吻合技术,重点应用于老年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2001年7月至今先后诊治梗阻性大肠癌27例,对其中25例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27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右半结肠13例,左半结肠14例,一期切除吻合25例,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25例,仅有1例出现吻合口痿,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术后严重腹泻、低钾血症等,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虽可能出现切口等较多并发症,但只要认真对待,严格掌握适应证,处理得当,避免吻合口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HLA-A2 限制性新抗原候选表位,寻找乳腺癌新抗原高频突变位点。方法:利用NCBI、GDC数据库,从已报道的文献与测序数据中寻找乳腺癌单核苷酸变异形成的错义突变位点,通过HLA-A2 抗原表位预测网站BIMAS、SYFPEITHI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NetMHC4.0 预测新抗原表位,剔除TAP结合力低于Intermediate 的表位,按突变频率与预测结果对候选表位进行优先级排序。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共筛选出了BTLA、ERBB2、NBPF12 等17 个相对高频突变基因,共26 个新抗原表位,不同表位BIMAS、SYFPEITHI预测结合力有较大差异(P<0.05),高优先级表位如GSTP1(A114V,突变频率5.94%)、BRCA2(N991H,突变频率5.40%)等有望成为新抗原候选位点,但其突变频率较低,难以做到真正的“通用”,其作为乳腺癌通用新抗原疫苗表位的可能性较小。结论:乳腺癌共有突变低于其他肿瘤,寻找“通用”乳腺癌新抗原表位较为困难;“个体化”新抗原疫苗也许更有前景,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