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了解韶关市区成蚊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和调整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结果 2006~2011年共布诱蚊灯1072盏,捕获成蚊12081只,平均密度为11.27只/灯.密度高峰出现在第二季度,5月份左右出现最高峰,密度为29.32只/灯.成蚊各月份均可捕获,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85.6%.不同场所蚊密度为公园>农村户>医院>居民区.结论 韶关市区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蚊密度消长高峰前的控制,以及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了解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者能否通过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量和减少血管并发症来改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评估接受经股动脉PCI与经桡动脉PCI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患者的1年风险校正死亡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经桡动脉组患者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者。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降低了行直接PCI的AMI患者的1年死亡率,减少了外科手术和(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43.
脐静脉注射催产素及按摩子宫对减少产后出血的体会邓惠苑关键词产后出血,按摩子宫,孕产妇1临床资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从1994年6月至1995年5月,在汕大医附二院妇产科住院孕产妇1258例中抽出疑有产后出血如好高征、产程延长、滞产、妊娠合并心脏病、...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阐明不同基因型HBV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首先利用型特异引物PCR法结合型特异核苷酸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177例临床标本检出B基因型HBV感染者102例,C基因型感染者65例,B+C混合型感染者6例,B+D混合型感染者4例.治疗第12、24周时,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血清HBV DNA下降均值分别为2.2log10>拷贝/ml、2.1log10拷贝/ml和2.7log10拷贝/ml、2.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两组HBV DNA分别下降3.6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48周)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分别有43例(42.2%)和22例(33.8%)出现血清HBV DNA转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4%、29.2%和21.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周和48周时分别为35.3%、33.9%,51.0%、53.9%,63.4%、61.5%和83.3%、81.5%,各时间段两组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部分病毒学指标(如血清HBV DNA下降均值和HBV DNA阴转率)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HBV感染者.但由于阿德福韦酯起效较慢,抑制病毒作用相对较弱,有必要延长治疗时间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4-羟基水杨酰苯胺(4-hydroxysalicylaniline,HDS)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和Hut-78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梯度浓度的HDS处理Jurkat和Hut-78细胞后,以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损伤状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中,通过皮下注射Jurkat细胞构建小鼠肿瘤模型,处理组腹腔注射HDS,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记录小鼠体重与肿瘤体积变化,13 d后,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通过Ki67和γ-H2AX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药物对肿瘤组织增殖与DNA损伤的影响。结果:在体内和体外,证明了HDS可通过诱导Jurkat和Hut-78细胞S期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并且通过CHK1/CHK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激活,加重DNA损伤,抑制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胶原蛋白海绵(collagen sponge,CS)复合物对小型猪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用小型猪牙齿36颗,采用EGF/CS复合物为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常规制备牙-颌骨联合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情况,并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对照.结果:小型猪牙用EGF/CS直接盖髓术后2周,穿髓孔周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形成,团块周围有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围绕;术后4周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术后12周修复性牙本质桥增厚且结构致密,严密封闭穿髓孔,桥体近髓腔面形成明显的管样牙本质,下方为整齐排列的典型成牙本质细胞.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术后2周可见穿髓孔处有炎症坏死区,只有少量钙化团块形成,术后4~12周逐渐形成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但形成速度较慢且牙本质桥厚度较薄.结论:EGF与胶原蛋白复合物显著促进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盖髓剂.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秃发的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方法于头颅枕部或颞部优势供发区内,切取含有完整毛发的条形头皮组织。分割成微小毛发移植物,然后植入头皮脱发区内预制的相应孔洞中。结果随访1—3年,毛发成活率80%~90%,且生长自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毛发生长自然,是治疗各种秃发的理想手段。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8.
(牙合)支托的设计对隐形义齿咬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注塑(牙合)支托与金属铸造(牙合)支托对隐形义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对12例双尖牙缺失患者,使用美国VALPLAST公司研制的半透明聚合树脂材料制作隐形义齿,分别制作注塑(牙合)支托与金属铸造(牙合)支托隐形义齿各一副,用电桥式咬合力测试仪测试咬合力.结果:铸造金属(牙合)支托与注塑(牙合)支托隐形义齿咬合力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需要承担较大咬合力的隐形义齿,推荐使用金属铸造(牙合)支托的设计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9.
乳牙活髓切断术不同盖髓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盖髓剂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效果.方法:36颗小型猪乳磨牙均分为4组.分别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碘仿,FC,戊二醛制剂做盖髓剂行活髓切断术,以对侧同名牙做对照.术后定期做X光和组织病理学观查.结果: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术后2,4,6个月各实验组根尖、根周未见异常,牙根吸收程度与对照组一致.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术后4,6个月用氢氧化钙(88.8%),氢氧化钙碘仿(100%)及戊二醛(100%)做盖髓剂术后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桥,根髓正常.FC组无完整牙本质桥形成,根髓可见炎症细胞.结论:氢氧化钙碘仿及戊二醛糊制剂做乳牙活髓切断的盖髓剂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丹参酮ⅡA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6细胞DNA的变化,应用RT-PCR观察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丹参酮ⅡA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用1.0 mg/L丹参酮ⅡA作用C6细胞,在作用72 h出现凋亡峰,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7.7%;用2.0 mg/L丹参酮ⅡA作用C6细胞,在作用72 h出现凋亡峰,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21.6%。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一定剂量丹参酮ⅡA作用后,C6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特征,细胞核DNA呈梯状降解。RT-PCR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剂量的增加,c-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 结论: 丹参酮Ⅱ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对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