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复方双草退黄冲剂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采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2.2.15细胞)进行双草退黄冲剂抗HBV作用的筛选试验,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检测采用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TC50和TI。结果:双草退黄冲剂在对2.2.15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浓度下,当药物浓度为20mg/ml、10mg/ml、5mg/ml和2.5mg/ml时,对HBsAg分泌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献报道脂肪肝多为长期饮酒所致。然而,目前我国不少脂肪肝患者并无酗酒史。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脂肪变性是其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在丙型肝炎尤为常见。大量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达到一定程度可表现为临床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与临床脂肪肝的关系至今仍缺... 相似文献
13.
用原位 PCR 研究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 HCV R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位分析石蜡包埋肝组织中微量HCVRNA,改良建立了原位PCR检测技术,并对17例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周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的特异性可靠,敏感性高于原位杂交法;两种组织切片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1.2%和70.6%,阳性信号主要呈胞浆型分布;在癌细胞中核型和核膜型分布比例较癌周肝组织明显增高,提示HCV可能与宿主细胞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由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组织,5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65位专家参与,历时10个月,召开了9场专题讨论会,在充分收集意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UWL)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检测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对DUWL分离出的细菌和常见致病菌以及DUWL水路的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前DUWL平均含菌量为1 300 cfu/mL,每多使用1 d菌落数增加约1.5倍,连续使用14 d后的菌落数是初始的103倍。DUWL分离的微生物主要是水生环境菌,本次试验未发现致病菌;200 mg/L过氧乙酸对水生环境菌作用3 min的杀灭率可达96.77%,对常见致病菌的杀灭率达100%,现场消毒后DUWL菌落数基本均未检出,菌落数即时合格率达100%。结论 工作常态下,DUWL系统存在非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采用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可有效杀灭DUWL系统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手卫生措施在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4月首先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北美洲国家暴发流行以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即迅速席卷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仍呈迅速蔓延势态。我国至今也出现了50多例输入性病例,并出现了标志本土人传人传播的二代病人。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315例CHB或肝硬化(LC)患者HBVDNA自发性下降的发生率、人口学特点及诊断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2周内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患者为171例,占54.3%,其中,HBV DNA降至3 lg拷贝/mL以下的患者为61例.占19.4%.分层研究显示青年组与少年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58.6%(116/198例)和25.0%(2/8例),前者高于后者(X2=2.956,P=0.048);病情重的比病情轻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两两比较,有差异组的均X2>3.84,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的下降率最高,达78.7%(48/61例).重叠HEV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75.0%(21/28例)和51.8%(146/282例),前者高于后者(X2=5.530,P=0.019).ALT>400 U/L与ALT≤400 U/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1.8%(102/165例)和46.0%(69/150例),前者高于后者(X2=7.922,P=0.005);TBil>200 μmol/L与TBil≤200 μmol/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8.7%(79/115例)和46.0%(92/200例),前者高于后者(X2=15.15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ALT>400 U/L、TBil>200 μmol/L 是CHB或LC患者发牛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足CHB或LC患者自然病程进展(免疫清除期)中的常见现象.患者病情严重、ALT高、TBil高,则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纤维化不同分期时肝左叶上下径和前后径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患者纤维化不同分期时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的变化规律及其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无创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经肝活检确定72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肝穿前一日,B超测定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等及肝穿刺点定位。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LN、CⅣ和PCⅢ含量。结果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肝左叶上下径呈缩短趋势,其S4期测值为(5.7±1.5)cm明显短于S0期测值(7.7±1.4)cm;肝左叶前后径呈增长趋势,其S4期测值长于S0期分别为(6.5±1.1)cm和(5.3±0.7)cm。血清HA、LN、CⅣ和PCⅢ含量亦随纤维化增加而升高,HA、PCⅢ在S3期开始显著升高,均高于同组S0期[(273.4±131.3)μg/L对(66.2±35.0)μg/L、(167.4±48.1)μg/L对(103.4±23.8)μg/L]。结论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及血清HA、PCⅢ含量变化可能间接反映了活动性肝纤维化中晚期或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20.
邓子德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7)
作者在台湾对接受非手术治疗而获成功的25例单个性阿米巴肝脓肿和26例单个性细菌性肝脓肿病人进行前瞻性超声波追踪研究,以了解肝脓肿的消散情况。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和起初脓肿的大小均无明显差异。脓肿的体积用下列公式计算:若脓肿呈圆形,其体积为4/3πr~3,r 是脓肿的半径;若脓脓不呈圆形,其体积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