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353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592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5篇
综合类   1574篇
预防医学   49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454篇
  7篇
中国医学   498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患者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 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AI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葛酮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25 例。对照 组给予一般治疗和专科治疗,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酮通络胶囊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 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4 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4 组治疗前后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指标[S-100B 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及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4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 前降低(P<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NIHSS 评分均低 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后,4 组血清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血清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 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低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后,4 组血清SOD、GSH-Px 水平均 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 血清SOD、GSH-P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 组血清SOD、GSH-Px 水平均高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低于葛酮组及针刺 组(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AIS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 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填塞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大量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处理方式分为止血纱布组、明胶海绵组、流体明胶组,每组内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比较3组间及各组内患者术后再出血例数等围术期临床资料,病死率、巴氏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随访资料。结果 3组患者术后BI评分和GCS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明胶海绵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例数(4例)、病死率(2.56%)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胶海绵组内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的患者术后未见再出血,术后1个月的BI评分[(52.90±21.38)分]和GCS评分[(3.52±0.74)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明胶海绵填塞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尤其适用于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者。  相似文献   
85.
全凝集细胞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在检查1例初定血型为"AB"型的患儿(陈××,女,2岁4个月,入院诊断"脐炎,败血症")血样时,发现其红细胞与多份同型供血者血清均发生凝集,经鉴定为全凝集细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将合成的含有随机序列 (NNK) 1 0 的寡核苷酸片段 ,克隆入噬菌体呈现载体噬菌粒 p CANTAB5 E的 Sfi ,N ot 位点 ,即 cp 蛋白信号肽与成熟肽之间 ,电转化 E.coli TG1,构建了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十肽库 ,实际库容为 3.5 3× 10 7,插入率为 6 6 .7% .经辅助噬菌体 M13KO7超感染后 ,获得滴度为 4.8× 10 1 1 pfu/ m l的噬菌体上清 .经过两轮 panning筛选和富集 ,从构建的随机十肽库中筛选到 2 6个具有血管形成素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 ,对其中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的短肽序列进行了分析 ,EL ISA检测结果显示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都能够…  相似文献   
87.
[范彬,张英起,赵宁,颜真,药立波,苏成芝.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1):29-31]]目的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hTNFα-hPgnK5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构建hTNFα-hPgnK5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以MTT法测定该融合蛋白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hTNFα-hPgnK5表达载体并获得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hPgnK5的免疫活性.体外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hPgnK5蛋白可与hTNFα共同表达,表达产物可抑制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8.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 TNF-α单链抗体 (Sc Fv) ,并分析它的结合活性和中和活性 .方法 在获得抗人 TNF-αE6 Sc Fv的基础上 ,用热诱导载体 p BV2 2 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E6 Sc Fv蛋白 .EL ISA测定抗体的结合活性 ,实时 BIA技术确定亲和常数 ,L 92 9细胞毒试验分析其中和活性 .结果 克隆了抗人 TNF-α E6 Sc Fv基因的热诱导载体 p BV2 2 0在大肠杆菌中 ,经42℃热诱导 ,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 (Mr)约为 2 70 0 0的重组蛋白质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18% .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E6 Sc Fv进行了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 ,并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89.
用差示PCR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的高表达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细胞中的高表达基因,以探讨RA滑膜细胞发生肿瘤样增殖和侵蚀软骨的分子机理。方法 以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滑膜细胞作对照,采用差示PCR(differentially display PCR)方法,克隆RA滑膜细胞中高表达的cDNAs片段,经反向点杂交排除假阳性克隆后,将阳性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共回收76仆差异条带,得到42个有插段的克隆,经反向点杂交后得到22个阳性克隆,对其中19个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最长片段为501bp长,最短片段为145bp长,大部分在300bp,有13个克隆为已知基因,其中包括组织蛋白酶,其它6个克隆为未知序列,这些未知序列中除一个序列外酶,其它6个克隆为未知序列,这些未知序列中除一个序列外都为基因的非编码区,结论 差示PCR方法在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组织蛋白酶B可能与RA滑膜细胞的软骨侵蚀性有关。  相似文献   
90.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截瘫是外伤性脊柱骨折后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当脊柱受到外伤后 ,所引起的截瘫是突然发生的。很多人都会因不可接受的现实 ,而产生一些心理变化。为此 ,我们对 8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的测定 ,以探讨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临床资料来自齐齐哈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1992年 1月~ 1998年 1月的住院病例 86例。其中男性5 9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16~ 5 1岁 ,2 1~ 37岁者占 48例。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 46例 ,重物砸伤 19例 ,车祸所致外伤 2 1例。截瘫情况 :完全性瘫 5 4例 ,不完全性瘫 32例。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