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19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37篇
  4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阿托伐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CRP、IL-6、ET-1、I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A、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B组降低幅度大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可以明显降低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葡萄籽多酚(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组织因子(T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 h,再加入200μg/ml 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F蛋白表达,用逆转录PCR检测TF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HUVEC未受刺激时,细胞内活性氧簇(ROS)(0.83±0.23)产生较低,TF蛋白[(4.42±0.69)%]及mRNA(0.0020±0.0008)表达亦较低,而AGE-BSA刺激明显增强了细胞内ROS(3.12±0.31)产生和TF蛋白(42.28±5.80)%及其mRNA(0.2964±0.0403)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GSP预孵育则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抑制了AGE-BSA诱导的细胞内ROS[分别为(2.36±0.34)、(1.88±0.43)、(1.23±0.20)]产生,并下调了TF蛋白[分别为(28.45±2.19)%、(17.49±3.84)%、(8.54±1.57)%)]及其mRNA[分别为(0.0994±0.0231)、(0.0382±0.0073)、(0.0065±0.0010)]表达,P<0.01。结论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TF生成,改善血管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94.
正所谓医联体,就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大病小病都全往三级医院跑。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改变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艰难且部分高端医疗资源浪费,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却"无人可治"的尴尬局面。可以试想,推行医联体后,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将会形成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群众能够分层诊疗,轻微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分散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居于医疗体系的顶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Bassini修补术,治疗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6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且复发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CPR模拟人在考核中给予的评分结果,反思扣分问题与教学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118名新护士岗前培训CPR考核达标率仅为68.9%,围绕主观、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查找“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中改进措施.结果:通过3个月后对全体新护士进行复训、补考,使该项操作考核的达标率从68.9%提高至93.6%,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腋窝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阴阜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带毛皮瓣。方法选用30侧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通过乳胶灌注、巨微解剖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腋窝穿支血管的起源、分支与吻合;②腋窝穿支血管的外径与长度。结果腋窝底部皮肤有3种穿支:①胸背动脉第1皮支:出现率96.7%,起始外径(1.2±0.3)mm;②胸外侧动脉第1皮支:出现率90%,起始外径(1.2±0.2)mm;③腋动脉直接穿支:出现率93.3%,起始外径(1.4±0.3)mm。结论腋窝区皮肤血供丰富,解剖恒定,至少有一条皮穿支可遴选为血管蒂设计带毛穿支皮瓣,修复因肿瘤根治术后、烧伤、创伤等原因导致的带毛区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诊治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RDD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2例曾误诊为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结果4例RDD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75岁。镜下见病变组织细胞混合淋巴细胞、浆细胞成分呈结节状浸润,伴有纤维化或胶原化背景。组织细胞中可见典型的“伸入运动”,即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红细胞。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CD68、vimentin阳性,CD1a、BRAF V600E阴性,IgG4/IgG比值均<4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RD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及影像常误诊为脑膜瘤。因此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