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目的建立标准化旋毛虫的活体传代技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法取保种用旋毛虫各隔离种肌幼虫,经口感染健康小鼠,于感染40 d后剖杀小鼠。取躯体肌肉用组织捣碎机将肌肉绞碎,按要求的比例加入人工胃液,于37℃温箱中消化46~h。然后将消化液反复洗涤沉淀,用贝尔曼氏装置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旋毛虫各隔离种的形态。结果在显微镜下可见卷曲如螺旋状的活虫体。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小鼠的感染性显著差异(P<0.01),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的感染性较强,在小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121.01±7.80和149.86±7.47;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易感性差,RCI分别为60.98±5.05和55.15±4.69。结论用消化法进行的旋毛虫活体传代效果好,可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猪、犬、猫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同时对感染性也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犬、猫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均以隔肌、咬肌、胸肌为最多,而以舌肌、腰肌较少。猪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性比犬、猫旋毛虫易感,差异显著(P<0.01);犬、猫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性无显差异(P>0.05)。猪、犬、猫旋毛虫在小鼠的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157.41土135.20;79.86士37.28;60.30土41.45。 相似文献
15.
16.
旋毛虫各分离株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分离株 :旋毛形线虫 ( 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 ( Trichinellanativa)的研究发现 ,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 6天和 1 8天出现 ,第 38天和 36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 ,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 ,于感染第 2 0天和 2 2天出现 ,第 32天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雌虫体外培养 2 4 h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 66.0和 76.2 ,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 2 8.8和 2 2 .0 ,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 ,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 ,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