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静脉导管(DV)参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6-2018年3月期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V参数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结果 DV血流正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5.83%)明显低于DV血流异常胎儿心...  相似文献   
82.
正该文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检出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EH患者977例,分为老年EH组575例和非老年EH组40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610例为老年对照组,回顾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EH组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方法对161例天疱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诱因和加重因素为不规则使用激素和精神因素,抗Dsg1/3的阳性率为89%,轻、中、重型的激素使用量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常见于寻常型和重型天疱疮,肺炎为死亡常见的原因。结论规则使用激素和加强患者心理教育可减少疾病复发,抗Dsg1/3可作为天疱疮常规检查,病情分型影响激素的用量,感染是死亡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扎伤皮损皮肤镜征象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为针扎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使用血糖采血针在44例成人手背正常皮肤随机针刺一次,使用皮肤镜连续动态观察针扎皮损第1~5天同一时间点的镜下特征.结果 针扎伤皮损的皮肤镜征象主要为中央凹陷,周边呈唇样隆起,早期还可表现为线状出...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体外孵育的牛血清白蛋白(BSA)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50g/L牛血清白蛋白(BSA)、500g/LD-葡萄糖,于37℃孵箱内避光孵育12wk,制备外源性AGEs-BSA.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分设不同浓度梯度的AGEs实验组、BSA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MCP-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I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蛋白(RAGE)的表达,RT-PCR检测RAGE mRNA的表达.结果:100,200,400mg/L AGEs可显著增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13.2%,14.5%,38.1%),MCP—1[(52.5±5.5),(116.0±3.1),(139.6±8.7)μg/L]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且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RAGE的表达(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AGE—BSA可刺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表达ICAM-1和MCP-1,从而加速心肌微血管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是AGEs上调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AGE的表达.也进一步证实了AGEs—RAGE信号系统的起动是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赵蓓  张丽霞  周夕湲  李娟  陈金  段西凌 《四川医学》2013,(10):1487-1488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紫杉醇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紫杉醇(0.001-10 μM)对B16-F10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低浓度对细胞周期G0/G1作用,而高浓度对G0/G1和G2/M均发挥作用.结论 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具有明显促进凋亡的作用.紫杉醇可能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医疗救护队员在戈壁沙漠地区遂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疾病发病状况, 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 为夏季在戈壁沙漠环境下医疗救护队员健康维护系统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2021年5月至6月神舟十二号飞船医疗保障任务期间14名医疗救护队员作为研究对象, 对14名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任务期间每位队员均曾出现过一种或多种疾病情况, 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疾病、全身肌肉酸痛、五官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 发生率分别为:20.3%、20.3%、18.5%、18.5%、12.9%、9.2%。训练或意外伤主要表现在手部意外伤、足部磨擦水泡、关节滑膜炎复发、关节软组织损伤、头部意外伤, 发生率分别为31.2%、25%、75%、18.7%、6.2%;既往有关节滑膜炎者复发率高;既往关节软组织外伤者再损伤发生可能性大。结论在戈壁沙漠地区医疗保障任务期间疾病发生率高, 队员们应随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和预防、科学训练, 避免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88.
徐云飞  赵蓓 《江西医药》2009,44(7):688-69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左卡尼汀注射液1g(血透后静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比较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V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VA),及E/A,E峰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治疗前后LAD(mm)为38.12±5.23,30.53±5.33(P〈0.05);VE61.62±9.73,70.49±11.84(P〈0.01);VA(cm/s),75.21±13.34,60.15±11.31(P〈0.01),E/A0.83±0.21,1.43±0.23(P〈0.01),DT(ms)224.41±40.92,169.16±49.51(P〈0.01),IVRT(ms)108.92±12.61,80.23±10.74(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有不同程度LVDD.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4个月,能显著改善LVDD,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脏破裂(CR)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早期诊断、防治方法以及预后等,以期寻找预防CR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超声证实为CR的患者15例设为A组,其余1 624例非CR患者设为B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等。结果 CR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CR患者70岁以上比例明显高于70岁以下者(P<0.05);CR患者体质量指数(BMI)<19 kg/m~2者高于BMI>19 kg/m~2者(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较易发生CR。CR患者中左心室游离壁破裂者13例(86.7%),室间隔穿孔者2例(13.3%);15例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例(6.7%),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4例(93.3%),其中,以前壁以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66.7%)、下壁+正后壁(或同时合并右室)4例(26.7%)。结论 CR是AMI在临床中致命性的并发症,抢救成功率低;高龄、低体质量、女性、前壁心肌梗死等均是CR的易发因素;床旁心动超声图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CR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本研究分析不同的转运方式的STEMI患者以首次医疗接触至再灌注时间(FMC-to-B)为基础的各救治时间段,探讨与指南的差距。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急诊就诊的315例STEMI患者,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体系(EMS)转运组及非EMS转运组,分析各急救时间,包括发病至FMC时间(SO-to-FMC)、转运时间、FMC-to-B、导管室启动延迟时间、介入操作延迟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D-to-B)。结果两组患者SO-to-FMC、转运时间及FMC-to-B比较,EMS组明显低于非E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时间,EMS组为91 min,明显低于非EMS组的14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to-B时间及院内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EMS系统转运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从而缩短总缺血时间。我院院前急救时间与指南标准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急救体系来缩短缺血时间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