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字化软件Im age J将DGGE凝胶图谱转成数字信息,对所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 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聚类分析(C luster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龈下菌斑DGGE条带数目为11~28,,平均19;唾液DGGE条带数目为11~24,平均17;PCA结果显示:龈下菌斑与唾液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龈下菌斑、唾液形成5个明显聚类群,在同一聚类群中相似度高,在不同聚类群中相似度低,表示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之间有显著差异;PLS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有显著差异。结论:DGGE是一种能直观显示微生物群落的指纹技术。通过该技术能检测牙周、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本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复方氨基葡萄糖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方法均采用C18色谱柱,盐酸氨基葡萄糖以0.68%醋酸缓冲溶液-甲醇(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0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硫酸软骨素以0.005mol.L-1辛烷磺酸钠水溶液-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5nm;流速为0.5mL.min-1;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氨基葡萄糖浓度在0.5061~4.100mg.mL-1范围内与β-异构体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9%,RSD=1.21%(n=6)。硫酸软骨素的进样浓度在170.7~1001.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1.0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赵立平 《山西护理杂志》2012,(11):2955-2956
[目的]改变原传统护理记录模式,有效缩短护理记录时间,减少书写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实验组随机抽取100例留置尿管病人,将简化后的管路护理记录单悬挂在病人床尾,护士在病床前实施观察和记录;对照组随机抽取100例留置尿管病人,将管路护理记录单按传统方式放于病历中,护士观察病情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内容暂记到临时记录本中,回到护士站转抄至护理记录单中。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护士记录时间、书写差错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记录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无书写差错发生,对照组为6%;病人对实验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化并前移护理记录模式的实施,能有效缩短护理记录时间,减少书写差错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用SMIS检测分枝菌酸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7年1-12月的分枝杆菌118株,通过PNB培养基初筛,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93株.同时用测序方法和SMIS分析分枝菌酸方法鉴定118株分枝杆菌,以16S rDNA和16-23S rDNA ITS测定作为菌种鉴定的标准,评估利用SMIS分离分枝菌酸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符合率及一致性;并验证以上两种方法鉴定结果分别与PNB初筛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果的符合率及一致性.结果 SMIS与测序鉴定分枝杆菌相比的符合率为92%(108/118),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的符合率为95%(35/37),非结核分枝杆菌为90%(73/81),Kappa分析显示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很好(Kappa=0.%).回顾验证初筛结果显示,SMIS与PNB培养基方法鉴定结果符合率90%(106/118),一致性较好(Kappa=0.73);测序方法与PNB培养基方法鉴定结果符合率也为90%(106/118),一致性较好(Kappa=0.74),但有11株测序和分枝菌酸菌种鉴定方法结果相同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PNB实验结果不一致.结论 利用分枝菌酸对临床分离的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方法,对处置应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分枝杆菌菌种多相鉴定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mycolic acid for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um species using SM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clinical Mycobacterium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Beijing Tuberculosis and Thoracic Tumor Research Institute through whole year of 2007 were analyzed. The 118 isolates contain 25 isolat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93 n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identified by PNB method. Mycolic acid analysis using SMIS is evaluat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Mycobacteria in comparison with 16S rDNA , 16-23S rDNA ITS sequencing to measure the concordance rate and agreement, and verify the concordance rate and agreement among results of mycolic acid, sequencing and PNB in identify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n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Results The concordance rate between mycolic acid method analysis and DNA sequencing is 92% ( 108/118), of which concordance rat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and n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are 95% (35/37) and 90% (73/81) respectively, agreement of both is great( agreement Kappa value is 0. 96). 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oncordance of results between SMIS and PNB method analysis is 90% (106/118)and agreement is well( agreement Kappa value is 0. 73 ), the concordance of results between sequencing and PNB method analysis is also 90% ( 106/118 ) and agreement is well (agreement Kappa value is 0. 74 ),despite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11 isolates by PNB method are discordant. Conclusion Mycolic acid analysis by SMIS enables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clinical Mycobacterium species, which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yphasic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um species.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方法:将新鲜分离的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CFSE 染色, 经纯化病毒体外刺激并培养5 d后, 进行T淋巴细胞亚型标记, 检测特异性增殖的CD4 和CD8 细胞比例.结果:对马PBMC的染色浓度、特异性刺激物的种类及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可对马外周血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不同亚型的增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 .结论:FCM检测方法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该法也可以为其他病毒的免疫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在断肢再植患者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有效的提高断肢再植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结果规范对断肢再植患者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成活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应引起重视,匹配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各种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男199例,女14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外结核并发感染部位等临床特征,同时对痰菌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分析并发不同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结果 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中,中位年龄33(24~52)岁,其中高发年龄为20~39岁,占41.8%(145/347)。常见并发肺外结核的类型依次为:骨关节结核112例(32.3%,112/347),淋巴结结核96例(27.7%,96/347),结核性脑膜炎82例(23.6%,82/347),结核性腹膜炎23例(6.6%,23/347),结核性心包炎9例(2.6%,9/347),肠结核8例(2.3%,8/347),泌尿系结核和结核性多浆膜炎各5例(各占1.4%,5/347),肾结核2例(0.6%,2/347),脾结核、女性盆腔结核、肝结核、附睾结核和鼻结核各1例(各占0.3%,1/347)。并发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其他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7(26~60)岁、26(20~42)岁、34(25~50)岁、26(20~46)岁和47(31~66)岁;上述各组中位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6.25,P=0.000)。347例患者中有189例患者进行了痰培养,对其中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为44.3%(31/70),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1.4%(8/70)、2.9%(2/70)和30.0%(21/70)。 结论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累及部位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累及部位为骨关节、淋巴结和脑膜。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为研究xCT缺陷引起细胞生长抑制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提取xCT缺陷的Sut黑色素细胞和野生型Mela黑色素细胞2组细胞总蛋白,分别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2组细胞总蛋白.以Mela细胞做对照,以PDQuest软件分析Sut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选择部分表达量明显变化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将质谱分析结果输入M...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采用简单法和离心法处理痰标本,以及采用离心法处理痰标本时不同离心条件对罗氏培养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9-11月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国家结核病临床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的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标本198份,其中涂片阳性的痰标本99份,涂片阴性的痰标本99份。同时应用简单法和离心法对198份痰标本进行罗氏培养;离心法培养时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离心条件:3000×g离心15 min、3000×g离心8 min、3000×g离心25 min、2000×g离心15 min、5000×g离心15 min。结果 任何一种方法培养阳性即认定标本培养阳性,198份痰标本中共有126份培养阳性,其中97份来自涂阳痰标本,29份来自涂阴痰标本;简单法的阳性率为93.65%(118/126),离心法最高的阳性率为96.03%(121/126)。简单法的平均初生长时间为(20±8.56) d,离心法(3000×g离心15 min)的平均初生长时间为(22±9.10)d,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 P<0.001)。在125份离心法培养阳性的标本中,3000×g离心15 min、3000×g离心8 min、3000×g离心25 min、2000×g离心15 min、5000×g离心15 min,5种不同离心条件下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6.03%(121/126)、89.68%(113/126)、95.24%(120/126)、92.06%(116/126)和96.03%(121/126)。 结论 罗氏培养过程中,简单法的阳性率与离心法接近,但由于简单法操作简单、污染率较低,初生长时间较短,因而可能更符合临床的需要;应用离心法进行罗氏培养时,离心力或离心时间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