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2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 -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ASP+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40 mg·L -1 ASP)。CCK8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酶(COL-Ⅰ)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CyclinD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糖尿病+ASP组(糖尿病大鼠,ASP喂养),制备大鼠胫骨骨缺损,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高糖组、ASP+高糖组的BMSCs增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组和ASP+高糖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中BMSCs钙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OCN、Osx、COL-Ⅰ、CyclinD1、β-catenin的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骨小梁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P可促进高糖状态下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及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缺损修复,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2.
赵爽  刘荣波  周莹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0,(9):1670-167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在腹股沟区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96例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评价不同平面图像在腹股沟区疝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3例斜疝患者(66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位于精索或圆韧带前侧(43/66,65.2%)或前内侧(15/66,22.7%);30例直疝患者(37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精索内侧(27/37,73.0%);斜疝及直疝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例股疝患者(3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冠状位"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手术前评估及手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3.
成人腹股沟区CT影像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显示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7~12月期间于我院行腹股沟区CT薄层扫描检查腹股沟区结构正常的成年受检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并使用MPR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观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影像对腹股沟区主要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 各平面均可显示所有受检者的双侧腹壁下动脉(100/100,100%)、双侧精索(60/60,100%)及双侧子宫圆韧带(40/40,100%).冠状位图像上可显示所有受检者双侧的"影像学股三角"(100/100,100%).双侧腹股沟韧带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图像及34例受检者(68/100,68%)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但轴位图像上仅3例男性受检者(6/100,6%)可显示.双侧腹股沟管及腹股沟深环可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及46例受检者(92/100,92%)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冠状位腹股沟管宽度: 男性左侧(0.97±0.35) cm,右侧(0.89±0.23) cm;女性左侧(0.62±0.11) cm,右侧(0.71±0.11)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059,女P=0.067),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7,右侧P=0.009).腹股沟深环横径: 男性左侧(1.32±0.31) cm,右侧(1.31±0.36) cm;女性左侧(1.07±0.35) cm,右侧(1.07±0.30)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344,女P=0.63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2).结论 MDCT可以清楚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其中冠状位重建图像对解剖结构的显示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4.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即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率在24%~52%,并成为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骨折,致残性高,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更加困难。近年来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于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双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印迹分析的方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儿活检肌肉标本中TIMP-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TIMP-1在正常肌肉的血管内皮细胞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分析均显示在PMD萎缩的肌肉中TIMP-1的表达明显增强;双免疫荧光标记进一步显示TIMP-1在再生肌肉纤维、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坏死纤维中明显表达,DMD和CMD肌肉中的肌内膜和肌束膜中某些激活的成纤维细胞也强烈表达TIMP-1。结论在PMD病变部位TIMP-1产生增多及其分布类型提示TIMP-1可能参与了PM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6.
放置TCu220c宫内节育器15年左右子宫内膜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TCu220c宫内节育器(IUD)放置15年左右(13-17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安全性,并为临床放置年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从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病理学角度,对24例放置国产TCu220cIUD15年左右妇女的子宫内膜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TCu220cIUD放置15年左右,铜离子的作用在逐渐减弱,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也在逐渐减轻,但TCu220cIUD仍然具有抗生育作用。子宫内 膜没有癌变倾向。对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放置TCu220cIUD15年左右,子宫内膜仍无间变和癌变。结论:TCu220cIUD放置15年左右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27.
问:由肺炎引起的一般的渗透性胸膜炎出院后要多长时间恢复,能彻底治愈吗?平时体育锻炼应注意些什么,平时的饮食该怎样调节? 答:对于肺炎并发的胸膜炎,多为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引起,大多为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亦称“干性胸膜炎”)。常发生在肺部炎症的邻近部分,其次为胸下部的胸膜。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78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2~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C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和术后2 d(T2)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低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等)。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ALT、AST、Cr、UREA均明显降低(P0.05),T2时两组ALT、UREA,D组AST明显降低(P0.05);T1、T2时D组ALT、AST、UREA明显低于C组(P0.05),T1时D组Cr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尿量明显增多(P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保护肝肾功能,增加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EFD)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F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8例行CT增强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增强检查,3例MRI平扫检查,并分别测量EFD、前锯肌及周围脂肪CT平扫及增强后CT值进行比较,分析EFD的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3例病灶位于双侧,4例病灶位于右侧,3例病灶位于左侧,CT共发现33处病灶,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肌肉深面,均呈扁丘状或半圆形肿块,主要以肌肉样密度为主,病灶内见条纹状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间隔排列;病灶边缘毛糙不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CT增强扫描3例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EFD与前锯肌、EFD与周围脂肪间平扫及增强CT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为主的肌组织与高信号的脂肪组织交错排列,MRI增强扫描1例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根据CT及MRI影像表现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中链饱和脂肪酸(MC-SFA,MCF组)、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LCF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UF组)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TUF组)四种脂肪酸对大鼠血清脂肪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高脂日粮。喂养10周,每18 d测定空腹血糖(GLU)、血清脂肪酸、血清胰岛素水平,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0周后,LCF组和SUF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LCF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F组、TUF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SUF组、TUF组血清LC-SFA浓度显著低于LCF组(P﹤0.05);TUF组血清(n-3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脂肪酸的高脂饲料对SD大鼠的血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显著的影响,SD大鼠脂肪沉积及胰岛素抵抗程度随血清脂肪酸代谢作用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