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肿瘤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分析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内肿瘤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5月~9月共21例颅内占位,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岁.应用西门子3.0T MR扫描仪(Trio Tim),头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SWI序列,其中常规序列包括FLASH序列T1WI、TSE序列T2WI和FLAIR序列,扫描包括横断位和矢状位.全部病例均在静脉注射Gd-DTPA后,进行轴位和矢状位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体重.将SWI图像与常规序列比较,并与CT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1例颅内肿瘤中脑膜瘤7例、胶质母细胞6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大脑胶质瘤病1例.与CT及病理对照,SWI较常规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确定边界、显示瘤内出血、血管结构及钙化,显示瘤周水肿及静脉受压情况.结论:SWI可以作为颅内肿瘤显像的重要补充序列,结合其他序列对肿瘤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采用3.0TMR研究脊髓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病例组(40例脊髓压迫症患者)和对照组(20名正常志愿者)。病例组包括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9例椎管内肿瘤和1例陈旧性颈椎外伤。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EPI)行脊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利用纤维束追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 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设置2个感兴趣区(ROI)法显示了纤维束交叉及主要的脊髓纤维束,如皮质脊髓束或脊髓丘脑束。其中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了包括中脑的DTI,8名两侧的纤维束显示不对称,2名两侧对称。病例组所有患者均显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或破坏。所有颈椎病患者及3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显示纤维束受压但无破坏,1例髓内室管膜瘤显示纤维束明显受压伴有少许破坏。结论 DTT技术能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异常改变,对脊髓压迫症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受压脊髓白质束的精确定位及损伤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对脑干梗死患者进行长期MRI随访和临床评估,探讨其梗死灶体积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MR检查,测量各时期梗死灶的体积和相对ADC(rADC)值,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脑干梗死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灶体积和rADC值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梗死灶体积逐渐缩小,发病1个月后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和亚急性期(发病15天)(P 均<0.05);rADC值逐渐升高,发病1个月后梗死灶的r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和亚急性期(发病15天)(P 均<0.05)。但梗死灶体积和rADC值均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均>0.05)。结论 脑干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体积、rADC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但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4.
梳理《伤寒论》中与胃肠型流感相关的条文,从太阳兼证的角度总结胃肠型流感在三阳病时期的辨证特点及治疗。对于胃肠型流感,病在太阳之经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太阳夹饮则分别施以小青龙汤、五苓散;病在太阳兼少阳时,依证予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等;病在太阳兼阳明时,则可据病情侧重点的不同分别从太阳论治或从阳明论治,从太阳论治可予麻黄汤、桂枝汤,从阳明论治可分别以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等。对于包含胃肠型流感应综合疾病本身传变特点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3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本文结合疫情的变化特点及作者对相关疫病古籍文献的理解,从湖北省武汉市"暖冬"异常气候、独特地理位置、寒湿伏燥病机演变、寒湿伏燥所致临床证候、毒邪"三焦"传变以及正气与毒邪博弈6个方面探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医学病因病机,目的是希望能为中医药抗击疫情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7.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诊断MCI患者21例为MCI组,另选取认知正常的健康老年人(healthy elderly,HE)20例为HE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梯度回波-平面回波序列,通过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获得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双样本t检验获得组间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MCI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HE组[(25.8±0.6)分vs (29.2±0.3)分,P0.01]。HE组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包括双侧顶下小叶、右侧扣带回中后部、右侧额中回、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左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嗅皮质(包括左上眶回和直回)。与HE组比较,MCI组左侧嗅皮质、左侧顶上小叶与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而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显著增高;且MCI组左侧嗅皮质与左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的功能连接呈现破坏性趋势[体素阈值:t≥2.056,P0.05(未校正),k=10个体素]。结论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能够成为识别MCI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左侧基底核区梗死患者在特定频段(slow-4:0.027~0.073 Hz,slow-5:0.010~0.027 Hz)下低频振幅(ALFF)改变,追踪其大脑自发活动纵向变化。方法 对25例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6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混合效应分析,针对梗死组慢性期与梗死组急性期、梗死组慢性期与对照组,分别计算其ALFF值频率间、组间主效应脑区差异;于2个频段下进行事后检验,获得组间有差异脑区。结果 ALFF结果显示,两个频段间存在差异性脑区,slow-4频段激活脑区位于皮层下脑区,slow-5频段激活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在slow-4频段上,梗死组慢性期与急性期对比,慢性期患者双侧顶上小叶、楔前叶、枕叶及健侧颞叶ALFF值升高,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ALFF值降低;梗死组慢性期与对照组对比,慢性期患者健侧后扣带回和患侧中央前回ALFF值降低,健侧侧部额叶脑回和额极ALFF值升高。在slow-5频段未见差异脑区。结论 slow-4频段显示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脑自发活动更为敏感;患者恢复过程中存在脑皮质功能重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察SWI序列对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显示程度,以及梗死灶以外区域微出血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20例患者SWI序列均显示梗死灶内出血,两名医师共诊断43个出血灶,其中SWI序列显示42个、T1WI序列25个、DWI序列15个、T2WI序列12个;S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与T1WI、T2WI、DWI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16,P=0.000)。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为(18.08±12.47)cm^2,SWI为(5.02±6.27)cm^2,梗死灶面积与出血灶范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10)。其中,13例患者SWI序列检出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12例显示梗死灶内小静脉血管分支减少和(或)变细,6例血管增多、增粗和(或)扭曲。结论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病灶内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和DWI序列,并能显示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及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可作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MRI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