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分别对102名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实验1组)、76名急性HBV感染者(实验2组)及1383名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无血缘关系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作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将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HLA-DR9、DR12在实验组(实验1组+2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LA-DR8在实验1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P<0.01);HLA-DR13,DR15在实验1组中的频率明显低于实验2组(P<0.01,P<0.05)。结论HLA-DR9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感染;HLA-DR8,DR12可能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持续感染,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DR15可能有助于宿主对HBV的清除,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评价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7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725例患者。结果袢钢板组术后Constant评分更高[MD=8.55,95%CI(7.82,9.29),P0.01],手术时间更短[MD=4.94,95%CI(4.30,5.59),P0.01],术中出血更少[MD=-1.93,95%CI(-2.63,-1.22),P0.01],住院时间更短[MD=-0.39,95%CI(-0.70,-0.09),P=0.01]。结论袢钢板治疗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和比较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和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上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IMRT计划,并生成相应的验证计划,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种算法计算所得靶区的D_(5%)、D_(50%)、D_(95%)、D_(98%)、D_(mean)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TV的均匀性指数和CTV的适形度指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和膀胱的V_(30)、V_(40)、D_(mean),小肠的V_(10)、V_(20)、V_(30)、D_(mean),盆骨髓V_(10)、V_(20)、V_(30)、V_(40)、V_(50)、D_(mean),右股骨头的V_(20)、V_(30)、V_(40)、V_(50)、D_(mean),左股骨头的V_(20)、V_(30)、V_(50)、D_(mean)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除左右股骨头V_(40)和直肠V_(50)外,其余参考指标PBC算法结果均低于AAA算法;两种算法的验证计划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BC算法与AAA算法在宫颈癌IMRT中虽然均符合临床要求,但存在一定的剂量学差异。与AAA算法比较,PBC算法高估了偏高剂量区域即靶区剂量,低估了偏低剂量区域即危及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颅内外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技术要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直接、间接联合搭桥术治疗效果,术中分别解剖游离出颞浅动脉额支、顶支,采用较粗一支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4段直接搭桥;另一支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结果 25例患者,行30侧联合搭桥术,23例术后1周内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显示吻合口通畅,头部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增加,缺血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患者的中位m RS评分由术前的3(1,3)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2(1,3)分及术后3个月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4,P0.01)。患者的中位NIHSS评分由术前的5(4,8)分恢复到术后1周的4(2,7)分及术后3个月的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6,P0.01)。1例患者术后合并对侧半球梗死,另1例合并术侧半球出血,均遗留偏瘫症状。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直接搭桥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间接搭桥术,可显著增加患者近期、远期脑血流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成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仅拓宽了移植用造血干细胞来源,还为过继性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提供了可靠载体,为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红黄洗液外用防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行留置针静脉输注甘露醇的141例住院患者设为预防组,根据均等原则按入院顺序再分为液体加温(53例,20%甘露醇加温至35℃输入)、红黄洗液外敷(46例,输入甘露醇时,用8cm×8cm4层纱布浸透红黄洗液湿敷于穿刺点上方,覆盖保鲜膜,至甘露醇输液结束撤除)和对照(42例,输液过程中不采取防护措施)三种处理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即终止在此静脉输液。将因输液治疗已致静脉炎的125例患者设为治疗组,按预防组分组方法分为红黄洗液外敷(68例)和硫酸镁外敷(57例)两种处理方法,分别采用红黄洗液或50%硫酸镁湿敷静脉炎局部,30min/次,3次/d,间隔6h,覆盖保鲜膜。均连续5d。结果预防组红黄洗液外敷法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显著低于液体加温法和对照法(均P0.017),静脉炎发生时间显著推迟,疼痛程度显著降低,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7);液体加温较对照处理可减轻静脉炎严重程度,推迟静脉炎发生时间,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P0.05,P0.017)。治疗组红黄洗液处理效果显著优于50%硫酸镁(P0.01)。结论红黄洗液外敷可有效防治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其中预防效果优于液体加温法,治疗效果优于50%硫酸镁外敷法;液体加温不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但有减轻症状和延缓静脉炎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输注甘露醇的病人1620例次分为两组,每组810例次,观察组用输液泵输注,对照组采用重力法输入,观察两组外渗发生例次和面积以及外渗的血管部位.结果:两组外渗发生例次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外渗例次多于对照组,外渗面积大于对照组;两组外渗的发生均与选择静脉的直径呈负相关.结论:输液泵不能用于加压输注甘露醇,但在重力法输液的流速能达到甘露醇使用要求时,可用输液泵恒速输入.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今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分析CT平扫所示的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12例中,9例表现为一侧肺野局限性片样高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本组12例中有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扫描。CT平扫所示,上述X线所提示的9例阳性病例表现为一侧肺内实变灶,5例实变灶尖端指向肺门,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X线表现阴性者3例中,1例肺内未见实变,也无胸水,仅表现为肺动脉密度局限性减低;2例病灶位于下叶后基底段,表现为少许索条样稍高密度影,临近胸膜腔出现少许胸水。常规X线片上被膈面遮挡,显示不清晰。此12例中10例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本组12例行增强扫描,并进行工作站三维重建后,均可以看到肺动脉栓塞表现。结论X线常规摄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CT平扫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现场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现场急救处理及安全转运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途中转运距离平均(11.34±4.23)km,90例院前现场救护中89例送往医院按AMI继续常规治疗,转运途中1例死亡;院前现场救护及转运平均(18.34±9.12)min。同期自行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距离平均(10.98±4.50)km;死亡9例;就诊时间(49.78±12.78)min。两组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院前现场救护就诊短,病死率低(t=7.34,χ2=6.45,P<0.05)。结论采取正确急救措施及安全转运,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时间,降低了病死率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阑尾根部穿孔残端处理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284例阑尾根部穿孔采用残端单纯丝线缝扎或经根部盲肠造瘘处理阑尾残端.结果 术后未发现粪瘘、腹腔脓肿、出血,均痊愈出院.结论 阑尾根部穿孔残端荷包埋入缝合困难时,可选用根部单纯缝扎或造瘘术是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