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下奥马珠单抗对于治疗难治性正常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NU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6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NUV患者的数据,通过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度评分(UVAS)和皮肤科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治疗情况,每4周记录相应评分。并回顾文献,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我院共治疗6例NUV患者,治疗时间12~32周。2例基线IgE高的患者,在第8周达到完全缓解;4例IgE正常的患者,均在第8周达到了部分缓解:缓解率100%。回顾既往报道的14例患者,发现300 mg/4周的剂量治疗NUV更普遍且有效。尚未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正常荨麻疹性血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othiazol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  相似文献   
33.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后双眼视觉输入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弱视眼的视锐度恢复到相应正常水平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方法 选择成功治疗半年以上,视锐度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为弱视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选择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儿童(n=15)。受试者配戴立体眼镜,通过阈上双眼相位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双眼相互作用的检测。所有试验信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最终进行模型分析得到双眼的有效对比度比,将其作为评价双眼视觉输入平衡的主要指标。结果 弱视治疗组治疗后弱眼和强眼的视锐度分别为(-0.02±0.06)logMAR和(-0.05±0.05)logMAR,弱视治疗后双眼的视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后,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眼的视锐度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其双眼视觉输入依然不平衡。弱视治疗组弱眼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27±0.09,正常对照组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95±0.0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治疗组弱眼的平均有效对比度比降低了7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视锐度恢复正常后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输入的信号强度依然是不平衡的,双眼视觉功能依然存在缺陷。这种双眼输入信号强度的不平衡可能是儿童弱视易复发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PP)Tat49-57携带NY-ESO-1155-163抗原肽致敏DC后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 CTL),并体外检测其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杀伤效果。 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 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和T淋巴细胞。实验组用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DC,待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CTL,并设PBS组和NY-ESO-1155-163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前后DC的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抗原肽疫苗致敏DC后诱导的CTL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与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Tat显著提升NY-ESO-1155-163进入DC的穿膜能力。与NY-ESO-1155-163致敏的DC相比,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后DC的CD80/CD86\[(54.9 ±3.3 )% vs (43.8±5.7)%,P<0.05\]和CD40\[(42.1±1.9)% vs (23.7±2.8)%,P<0.05\]的表达率显著升高。Tat49-57-NY-ESO-1155-163刺激DC后诱导培养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MHC-Ⅰ类分子介导的CD3+CD8+细胞为主。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高于NY-ESO-1155-163组,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强(P<0.05)。A-375细胞高表达NY-ESO-1,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显著强于A549和K562细胞(均P<0.05)。结论:Tat49-57可以增强NY-ESO-1155-163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Tat49-57-NY-ESO-1155-163多肽致敏DC能有效诱导CTL抗黑素瘤细胞A-375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以三七片为研究对象,对方法的适用性、专属性与精密度进行考察。方法收集15批次市售三七片样品,考察三七片DNA提取条件,并对"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中PCR扩增、序列获得、结果判定等方法适用性进行确认;收集三七、人参、西洋参,制作三七片及其掺伪品,考察方法的专属性和重现性。结果三七片取样量100 mg,56℃水浴8 h所获得DNA的质量浓度平均值为60.7 ng/μL,PCR扩增、序列获得和结果判定均可获成功;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30bp,三七与人参、三七与西洋参的序列间均存在7个稳定的SNP位点,自制三七片和掺伪三七片均可成功获得ITS2序列,不同比例三七与人参、三七与西洋参的测序峰图在SNP位点处呈现相应峰高比的SNP套峰具备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考察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9101)相关要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稳定、准确鉴定三七片的原料药材,具备良好的专属性和精密度,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将为保障三七片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并对《中国药典》其他收载单方制剂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缓慢且致残率高,发病率逐年提高。据调查65~69岁人群患病率为0.5%~1%,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1%~3%。在疾病早期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88%的PD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存在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包括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都可喜、维生素等)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主要组分为三七总皂苷)400 mg,每天1次,共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8.
高浓度钾在体外循环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兰  云红梅  李海阳  赵晴 《西部医学》2010,22(5):973-974,976
目的探讨高浓度补钾方法在纠正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患者按不同血钾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高浓度补钾方法对纠正低血钾的作用。结果三组不同浓度的低钾血症患者,经高浓度补钾方法,均能在1~6h内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在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和尿量等护理指标的情况下,高浓度补钾方法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9.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最早出现在18世纪70年代,在1978年之前,主要是人工授精,直到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后,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辅助生育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ART有人工授精、体外培养,及在传统体外授精(in vitrofertilization,IVF)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等。在开发了有效的排卵诱导方案,卵子回收方法改善的同时,用于创造受精和早期发育的适宜培养基的实验技术亦得到不断的改进。IVF培养基的设计发端于20世纪前叶,有人首先设计了经过适当…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