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题释义:文献计量学: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其计量对象主要是:文献量(各种出版物,尤以期刊论文和引文居多)、作者数(个人集体或团体)、词汇数(各种文献标识,其中以叙词居多)文献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输出务必是“量”。 可视化技术:完整的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概念主要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空间信息直观的、可交互的可视化环境。 背景:研究认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全球富血小板血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采用普通检索的方式,以“platelet rich plasma”等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分析从建库至2018-12-25发表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已检索的文献按照国家地区、机构、出版年、来源出版物名称等分别进行索引和分析。使用Excel 2007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VOS viewer (Leiden University,荷兰)软件对检索的全部条目进行分析并绘制图形。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共现关系、互引关系、共引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图。 结果与结论:①共检索到8 499篇富血小板血浆方面的研究,研究数量和被引用次数逐年增加;②富血小板血浆研究数量排名前3名的国家是美国、意大利和日本;③富血小板血浆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5方面:生长因子功能的基础研究、骨再生领域研究、软骨或骨关节炎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血小板功能研究以及干细胞相关研究领域;④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在骨科,尤其是软骨再生和骨关节炎方面,未来富血小板血浆的研究重心和科技投入应该向其倾斜。 ORCID: 0000-0001-6966-3134(邢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毛蚶中抗癌活性肽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P-HPLC技术分析毛蚶中的抗癌活性肽.毛蚶活性肽的最优分离条件为:温度:30℃;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流动相A为80%乙腈(含0.1%TFA),流动相B为0.1%TFA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用上述条件,成功地得到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14个共有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碘化四丁基铵为电渗流改性剂,以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西替利嗪对映体。方法:考察了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浓度、Tris 浓度和缓冲液 pH 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含0.04 g·L~(-1)碘化四丁基铵和1.0 mmol·L~(-1)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25 mmol·L~(-1)Tris 磷酸缓冲液(pH 4.5)的运行电解质体系中,西替利嗪对映体在分离电压为20 kV 的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西替利嗪对映体分离度达1.8。结论:本法可用于西替利嗪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难题--降糖疗效不佳,在全面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本研究旨在观察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对248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观察组降糖有效率为75.1%.并将248例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3个等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入选观察范围内,降低空腹血糖最大限度范围为(5.43±2.34)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最大限度范围为(6.65±2.88)mmol/L.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郁清热法降糖疗效显著,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不同水平患者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开郁清热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120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开郁清热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开郁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75.5%,减肥有效率73.7%;滋阴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44.9%,减肥36.2%,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减肥、降糖疗效明显优于滋阴清热组,其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辛开苦降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评价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80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开苦降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辛开苦降组降糖有效率为72.5%,减肥有效率70%;滋阴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47.5%,减肥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减肥降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北五味子进行进一步化学研究。方法采用色谱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五酸(ganwuwe izic ac id,Ⅰ),富马酸单乙酯(mono-ethyl fum arate,Ⅱ),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ac id,Ⅲ),内消旋二氢愈疮木酸(m eso-d ihydroguaiaretic ac id,Ⅳ)。结论Ⅰ,Ⅱ,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Ⅳ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特点及变化,探讨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治疗前后查体重及腰臀围、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并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受试者进行β细胞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在糖脂灵治疗前后体重及腰臀围、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治疗前糖尿病前期患者较健康肥胖者一相分泌峰变低,一相分泌总量也随之下降,糖脂灵治疗后糖尿病前期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总量及峰值均增加.结论:糖脂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积极干预能够恢复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而一相分泌功能的恢复是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和法,又称为和解法。为八法之一。就是运用和解疏通的药物,去除病邪,扶助正气,调整机体,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和调的治疗方法。此法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正如《医学心悟》一书提出:“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  相似文献   
20.
绿藻孔石莼脂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娟华  卢启洪  赵昱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36-1538
目的:研究石莼属植物孔石莼的脂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孔石莼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脂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细辛醚(cis-asarone,1)、反式-细辛醚(trans-asarone,2)、欧细辛醚(γ-asarone,3)、植物醇(trans-phytol,4)、植物醇硬脂酸酯(phytyl-stearate,5)、植物醇乙酸酯(phytyl-acetate,6)、异植物醇(isophytol,7)。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