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肺真菌病是临床上较严重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影像学角度而言,肺真菌病整体较为复杂,有特征性的病变较少见,容易被误诊,从而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在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影像诊断学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T的分辨率逐年提高,使得影像学在肺真菌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MDCT表现,总结其病变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共有21处病灶累及双肺上叶、右肺中叶,CT表现多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伴有肺不张或干酪性肺炎.9例(33%)可见支气管播散灶,12例(44%)可见其他肺内结核表现,6例(22%)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对支气管内病变的评价有重要价值.CT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应互为补充,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首次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2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首次胸部CT表现.结果: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63岁,平均46岁.22例患者CT表现共有268个肺段病变,包括磨玻璃密度影218段、斑片状实变影30段、结节影20段.肺部病变分布在中外带17例,弥漫分布3例,内带2例.胸膜增厚15例,其中右侧12例、左侧10例、双侧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首次胸部CT表现特点为以双侧、多段、外带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华静娜  孙昕  吴琦  李莉  邢志珩  赵新骞 《天津医药》2016,44(10):1247-1250
目的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 10 年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确诊为 SARS 的患者 25 例为 SARS 组, 健康体检者 25 例为对照组, 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 8 个方面对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比较 2 组肺功能指标, 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校正后一口气弥散量(TLCOc SB)及校正后弥散率(TLCOc/VA); 并分析 SARS 组各肺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 骨 MRI 扫描检查 SARS 组患者髋关节与股骨头坏死情况。 结果 SARS 组中有 23 例(92.0%)生存质量总评分差, 2 例(8.0%)生存质量总评分中等。 SARS 组较对照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偏低(P< 0.01)。 SARS 组仅 TLCOc SB 低于对照组, 生理机能评分与 FEV1、FEV1/FVC 呈正相关, 躯体疼痛评分与 FEV1/FVC 呈正相关(P< 0.05), 其他生存质量评分与肺功能指标间均无相关性。 SARS 组中股骨头非坏死者 14 例(56%)、坏死者 11 例(44%)。 坏死组各维度生存质量仅生理机能得分低于非坏死组(P< 0.05)。 结论 SARS 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既有心理因素也有身体因素, SARS 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股骨头坏死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特别是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16层螺旋CT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累及224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肺动脉干1支,左、右肺动脉共9支,叶动脉45支,段动脉78支,亚段动脉及以下动脉分支91支.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②间接征象:肺野透过度增高,肺纹理稀疏、细小,肺动脉高压,肺梗死,主、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捷、无创、安全、可靠的影像诊断方法,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