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全世界有超过30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1]。其中细菌感染以其发展迅猛、高致死率、致残率成为关注焦点。保护生命关键在于出生前72 h。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发现、监测、诊断和干预成为新生儿医学的重要任务。分子生物学中DNA芯片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及鉴定包括细菌在内的多种病原体检测方法,在2009年12月被Lancet报道,比传统培养法平均快18 h。细胞生物学中关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系列研究进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NETs在新生儿感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内镜下热极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39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内镜下热极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3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5例和对照组650例,治疗组采用热极治疗后给予法莫替丁、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述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内镜所见及组织学诊断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组织学活检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镜所见及组织学诊断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灶Hp消失率及腹痛缓解率分别为94.8%和90.3%优于对照组的60.0%和67.5%(P〈0.05)。治疗组组织学活检转阴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49.8%(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对照组为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热极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预后后操作方法,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CBM、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章,合并结局指标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共12 283例患者,出现感染的人数为773例,感染发生率为6.29%。危险因素共9项,包括导管留置时间≥7 d(OR=5.30,95% CI:3.39~8.27)、合并糖尿病(OR=21.15,95% CI:11.45~39.08)、置管前使用抗生素(OR=6.63,95% CI:5.12~8.58)、高龄(OR=3.01,95% CI:2.74~3.31)、穿刺次数>2次(OR=60.10,95% CI:30.63~117.94)、APACHEⅡ评分较高(OR=16.07,95% CI:8.97~28.77)、股静脉置管(OR=12.41,95% CI:3.82~40.30)、男性(OR=7.93,95% CI:3.69~17.04)、经历过急诊手术(OR=8.12,95% CI:3.43~19.19), 均P<0.05。  结论  导管留置时间≥7 d、患者合并糖尿病、置管前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55岁、置管次数>2次、APACHEⅡ评分较高、选择股静脉为留置部位、男性、经历过急诊手术是ICU患者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高危人群和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邓琼仙  吕洁  赵文利 《四川医学》2012,(11):1917-1919
目的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IL-2、sIL-2R、IL-6、IL-8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sIL-2R、IL-6、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s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6.
1 383例儿童锌铁铜镁钙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红梅  赵文利  张雪  何念海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6,35(22):2021-2023
目的了解门诊中儿童体内锌、铁,铜、镁、钙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儿科门诊体检的1383例0~10岁儿童为检测对象,用原子光谱仪测量,微机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血铁、锌、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钙、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儿童的铁、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锌与血铜和血铁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315,P〈0.01;r=0.235,P〈0.01),血铁与血铜呈明显正相关(r=0.378,P〈0.01)。1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最为显著,达60.2%,其余依次为缺铁19.6%,缺铜5.4%,缺钙3.2%,无1例镁缺乏。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  相似文献   
67.
总结了17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颅底肿瘤的手术护理配合。护士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准备,详细了解手术入路及颅内重要组织器官与肿瘤的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掌握手术的操作步骤、手术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运动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肌肉、神经疼痛为主要症状。传统关节炎治疗着重于卧床休息与制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一定强度的运动是非常积极而且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运动治疗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改善身体功能与心理状态,不会加重关节炎本身的疾病状态与损害。最近美国风湿病学会公布了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并建议将运动治疗作为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此,对近几年风湿性关节炎的运动治疗进行了一下回顾。1运动治疗的种类1.1等长运动法等长运动是传统关…  相似文献   
69.
正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残死率高,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病[1]。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再发出血风险较高,因此,及时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得尤为重要。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2],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仍然很重要[3-4]。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5-03—2015-12在我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0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与  相似文献   
70.
何念海  赵文利  王宇明 《医学争鸣》2004,25(21):1939-1943
目的 :建立和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mesen chymalstemcells,MMSCs)向类肝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分化过程观察、鉴定 .方法 :采用体外分离培养的MMSCs为研究对象 ,设计不同的诱导分化条件进行体外诱导 ,观察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细胞生物学特性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标志ALB和CK18的表达 ,建立人胎儿M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的优化条件 .结果 :未进行诱导的对照组细胞保持长梭型 ,形状因子 4 .5± 1.0 ,面积较小 ,增生较快 ,呈典型成纤维细胞的漩涡状或火焰状生长 ,培养后期可见 5~ 7个分支 ,无细胞变圆 ,双核细胞率小于 0 .1% ,逐渐老化 ,颗粒增多 .组化染色未见表达ALB和CK18.所有诱导组细胞在培养中细胞分支均减少 ,多为 1~ 3个分支 ,未用基质的细胞仍保持长梭形生长 ,给予基质的诱导细胞部分形态由长变圆 ,形状因子下降 ,给予 5 氮胞苷 (5 azacitidine,AZA)预处理可抑制细胞过度增生 ,细胞形态由长梭型逐渐变短 ,PDGF BB预处理对细胞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 ,细胞容易出现分支 .诱导各组组化染色显示 ,第 2 1日时均有ALB和CK18阳性表达 .诱导 2组~诱导 5组的细胞转圆率、双核细胞比率及ALB ,CK18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诱导 1组 (P <0 .0 5 ) .结论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