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28日于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及深静脉血栓、贫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症状,加快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可敏索玛熵(KSS)家棋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用KSS家棋疗法对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该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结论:KSS家棋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_1)上G41S和G41D两种突变型所致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_v)电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SOD_1野生型(WT)、SOD_1G41S及SOD_1G41D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后,体外感染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并分为3个实验组:SOD_1WT组、SOD_1G41S和SOD_1G41D组,并以无目的基因rAAV感染的N2a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4组细胞Na_v电流,绘制通道快速激活和稳态失活曲线后分析相关参数。比较各组细胞凋亡分子cleaved caspase-3在感染后24、48和72 h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SOD_1WT组比较,感染过表达SOD_1G41S组、SOD_1G41D组rAAV的细胞峰值电流显著增加(P0.05),且SOD_1G41S组显著高于SOD_1G41D组(P0.01)。SOD_1G41S组和SOD_1G41D组细胞半数激活电压和半数失活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OD_1WT组(P0.05);但SOD_1G41S组半数激活电压高于SOD_1G41D组(P0.05);SOD_1G41S与SOD_1G41D组半数失活电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激活、失活曲线斜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虽然24和48h,SOD_1WT、SOD_1G41 S、SOD_1G41D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但转染72 h后,SOD_1G41S组和SOD_1G41D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高于SOD1WT组,且SOD_1G41S组高于SOD_1G41D组。结论SOD_1G41S和SOD_1G41D突变通过加快Na_v快速激活和抑制失活过程提高神经元活性,SOD_1G41S突变Na_v活性显著高于SOD_1G41D。SOD_1G41S突变导致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SOD_1G41D突变。  相似文献   
54.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针刺配合火罐治疗面部粉刺,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DCAG)治疗高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80岁初诊AML患者接受D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第1~5天;阿克拉霉素 10 mg/d,第3~6天;Ara-C 10 mg/m2,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第3~9天;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第0~9天。观察患者疗效和耐受性。结果: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1%,部分缓解(PR)率为9.5%。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中等组CR率为 81.8%;预后差组CR率为62.5%。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 10个月(1~61个月),CR者的中位无病生存(DFS)达 14个月,血液学毒性为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4 d,血小板恢复至20×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2 d,3例(12.5%)早期死亡。但13例患者缺乏后续规范性治疗。结论:DCAG治疗≥80岁初诊AML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印迹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VPA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1、2和4 mmol/L VPA作用细胞72 h后,细胞的凋亡率由处理前的(2.78±0.32)%,上升为(8.79±0.53)%、(18.65±1.02)%和(36.41±1.93)%;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VPA对Bel-740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急性腰扭伤是门诊常见病,30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支沟穴兼拔火罐治疗急性腰扭伤收到明显效果,现将1979~1989年治疗的421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1例中,男342例,女79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疗效未达最佳状态(警告或失败)时联合硫酸羟氯喹(简称:羟氯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TKIs治疗不满意的CML?CP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49(24~66)岁,其中男8例,女7例;Sokal积分:低危4例,中危7例,高危4例。9例为尼洛替尼一线治疗,其中1例9个月后因治疗失败更换为达沙替尼;6例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3~62个月后因疗效不佳全部更换为二代TKIs。联合治疗前,TKIs中位治疗时间为19(6~115)个月,疗效评估10例警告,5例治疗失败。羟氯喹治疗剂量为100 mg 1 d 3次。结果:TKIs联合羟氯喹中位治疗时间为8(6~12)个月。14例(93.3%)患者BCR?ABL转录本水平较前下降,其中9例(60%)在联合治疗2~8个月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中位维持MMR时间为3(1~10)个月。联合治疗仅有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随访到2016年12月,中位病程时间为29.3(13.8~157.5)个月,15例患者均无疾病进展。结论:羟氯喹可增强TKIs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9.
背景:目前膝关节置换中通常采用的对线方式包括机械力学对线及运动学对线方式,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的影像学及功能评估已经有一定研究,但对于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步态情况目前没有系统分析。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与机械力学对线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后步态参数的差异。方法: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住院的患者5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运动学对线组25例,机械力学对线组25例。以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步幅、站立相及摆动相屈伸角度,内外翻角度,内外旋角度及内收力矩)为参考指标,随访时间1年。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随访,无切口感染、肺栓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2)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术后1年两组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除摆动相内外翻角度以外,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60.
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炎症性肠疾病(IBD)的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单敲除某些与人类IBD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并不表现为IBD的症状或症状较轻,而结合其他造模因素建立的复合动物模型能更好地模拟IBD的临床特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类新型复合动物模型的具体特点:基因双重敲除动物模型较单基因敲除模型的建立周期更短、疾病症状更明显;螺杆菌复合基因敲除模型有助于研究微生物感染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基因敲除的基础上特异性缺失某种免疫细胞可用于研究该免疫细胞在IBD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探索IBD的机制,其中Muc2/IL-10双重敲除模型有望成为IBD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