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它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发病机制是各种因素所导致颅内容积代偿失调。脑水肿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引起颅内压增高,所以除占位性病变和脑积水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以外,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以认为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脑水肿的本身并无特殊症状而完全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区别,方法对54例VP及53例PD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上VP患者以偏瘫、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影像学上VP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此外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而PD组则未见可见的缺血性改变;抗PD药物治疗的疗效方面,PD组明显优于VP。结论VP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PD有所不同,其影像学改变也不同于PD;用左旋多巴替代疗法,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44岁,因"确诊右肺癌3个月余,放疗后1个月",诊断为右肺癌Ⅳ期,双肺复发转移,淋巴结多发转移.于2009年7月4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7月18日行化疗后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康艾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滴速60滴/min,给药15 min后,突然出现寒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64.
作为实验动物的兔子主要为穴兔属、家兔种,在动物分类学上,家兔属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家兔广泛用于发热及热原实验、皮肤刺激试验、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心血管疾病研究、免疫学研究等.但是在各种需要经胃给药的家兔实验中,如何将药液简便、安全地灌入胃里面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补气化痰方)、中药对照1组(黄芪)、中药对照2组(瓜蒌薤白半夏汤)、西药对照组(氯沙坦钾)、模型组(仅进行心梗造模)、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予相应的措施干预28天。观察比较各组的大鼠生存率、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心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正常组外,各组心脏EF下降(P〈0.05)。复查心脏超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与术后48 h EF的差值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EF下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方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EF值,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调控缺血心肌VEGF表达,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择期完全开通和不完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01-2008-12在我院所有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154例,对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完全血管开通与不完全血管开通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完全血管开通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管开通组(4∶20,P=0.009),其余临床事件,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完全血管开通较不完全开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苦参碱(Matrine)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等方法,观察其对ACC-M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后的ACC-M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从4.21%到27.47%);0.75mg/ml的苦参碱作用48h后,其Bcl-2表达明显下降。定量结果显示,平均荧光强度从570.6降至512.4;而Bax表达则明显上升,定量结果显示,平均荧光强度从197.5升至313.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能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区别。方法对54例VP及53例PD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上VP患者以偏瘫、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影像学上VP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此外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而PD组则未见可见的缺血性改变;抗PD药物治疗的疗效方面,PD组明显优于VP。结论VP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PD有所不同,其影像学改变也不同于PD;用左旋多巴替代疗法,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0.
张韬  赵德强  符彤琳 《武警医学》2022,33(3):234-237
目的 探讨2种产地不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成本.方法 选择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应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其中进口支架组31例,使用SolitaireFR支架,国产支架组33例,使用Reco支架.应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神经功能,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