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复方甘草酸苷、葛根素、联合治疗4组。检测治疗4周前后各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6、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4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血浆DD和vWF含量,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DD为(1.180±0.016)mg/L,vWF为(2.28±0.92)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0±0.086)mg/L和(1.06±0.66)kU/L(P<0.01),并且随着TNM分期进展而升高.术后12~14 d,DD为(0.500±0.069)mg/L,vWF为(1.68±0.49)kU/L,明显低于术前的(0.690±0.072)mg/L和(2.36±0.40)kU/L(P<0.01).结论 DD和vWF检测方法敏感度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81例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两组患者于治疗第1、8天分别检测肝功能、胰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第8天两组肝功能均有好转,胰脂肪酶、CRP均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好转更明显(P<0.05);治疗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明显缩短[(8.6±2.7)d比(13.8±3.5)d](P<0.05).结论 硫普罗宁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有很好疗效,并且对急性胰腺炎本身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介质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超声引导粗细针穿刺腹膜活检诊断价值的比较,提高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率.方法 125例腹水原因待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8G粗针活检组(72例)和21 G细针活检组(53例).在超声显示腹膜增厚处,分别用18、21 G活检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18 G粗针活检组取材满意率为93.1%(67/72),明显高于21 G细针活检组的79.2%(42/53)(P<0.05).18 G粗针活检组确诊率为87.5%(63/72),明显高于21 G细针活检组的77.4%(41/53)(P<0.05).所有患者无腹腔及穿刺部位出血、腹水外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粗针穿刺腹膜活检可明显提高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率,且操作方便,创伤较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观察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国产和进口十四肽生长抑素100 μg缓慢静脉注射后以250 μg/h的速度以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结果 治疗组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临床治愈.治疗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 d治疗组TNF-α、IL-6、IL-8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 d治疗组血、尿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HCO3-、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各器官功能的影响与进口药物无差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取代进口药物,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NAFLD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4组,基础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基础治疗组采用基础护肝疗法,给予维生素、肝泰乐、多种氨基酸等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60ml入液静脉滴注;葛根素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入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60ml及葛根素400 mg静脉滴注.4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4周前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仪行肝脏CT检查.结果 基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3.08±15.68)、(43.32±11.72) U/L,(52.12±15.62)、(36.08 ±7.28) U/L,(6.20±1.30)、(5.60±0.70)mmol/L,(2.70±0.50)、(2.10±0.40) mmol/L,(14.63±3.26)、(7.61±2.46) μg/L,7.9±1.8、7.0±1.2,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28、4.244、16.648、21.442、3.341、16.152,P均<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3.06±14.38)、(43.28±11.06) U/L,(51.68±15.48)、(37.28±7.22) U/L,(6.30±1.50)、(5.70±0.80) mmol/L,(2.60±0.40)、(2.20±0.50) mmol/L,(15.13±3.87)、(7.89 ±2.26) μg/L,(7.8±2.2)、(7.1±1.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93、4.225、16.520、24.708、6.353、21.137,P均<0.01);葛根素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2.68±14.36)、(44.26±9.68) U/L,(50.06±15.23)、(36.86±6.88) U/L,(6.20±1.60)、(5.60±0.70) mmol/L,(2.70±0.52)、(2.26±0.48) mmol/L,(15.68±3.26)、(6.89±2.18)μ∥L,7.7±2.8、7.0±1.8,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87、8.138、18.159、7.244、7.470、32.283,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4.62±14.88)、(22.28±9.38) U/L,(49.12±16.56)、(28.48±9.06) U/L,(5.70±1.60)、(5.00±0.60) mmol/L,(2.78±0.50)、(1.70 ±0.40) mmol/L,(14.78±3.68)、(4.63±2.36) μg/L,7.6±2.1、6.2±1.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55、11.272、8.371、9.941、8.102、37.626,P均<0.01).4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其他3组(P均<0.05),基础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治疗NAFLD通过降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各脏器功能及腹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SAP合并ACS患者48例,其中37 例(治疗组)除在ICU进行常规治疗外,同时进行血液滤过治疗;其余11 例(对照组)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未行血液滤过和手术治疗,只行常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6 d 检测患者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及C 反应蛋白(CRP),同时测定患者的腹内压。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0.05)。治疗组治疗后1~6 d 患者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CRP 及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SAP 合并ACS 患者的腹内压,改善症状,促进肝肾功能尽快恢复,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