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KC对大肠癌耐药LoVo/Adr细胞阿霉素摄入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强  张振书  钟世顺  赖卓胜 《肿瘤》2002,22(4):303-304,321,F003
目的 观察PKC对耐药LoVo/Adr细胞阿霉素摄入及分布的影响 ,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在细胞中的摄入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阿霉素在细胞内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 gp的表达。结果 P gp染色 :Lo Vo细胞株均为阴性 ,而耐药株LoVo/Adr细胞膜呈强阳性 ;LoVo/Adr细胞内阿霉素含量显著低于LoVo细胞 ,加入PMA后 ,Lo Vo/Adr细胞内ADR含量进一步减少 ;加入SP后 ,LoVo/Adr细胞内ADR含量明显升高。在敏感LoVo细胞中 ,阿霉素集中分布在核区 ,胞浆中很少 ;而在LoVo/Adr细胞中 ,阿霉素核区分布明显减少 ,相对在胞浆中增多 ,加入PMA或SP ,均不能改变阿霉素在细胞中的分布。结论 阿霉素在耐药细胞中不仅摄入减少 ,而且分布异常 ,PKC可能是通过影响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摄入而不是药物分布来调节MDR。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构建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Fab段噬菌体呈现库,初步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方法取大肠癌病 人转移淋巴结,提取淋巴结总RNA,逆转录PCR扩增重链Fd和K轻链cDNA。依次将PCR产物插入载体pComb3的 相应部位,构建人源性大肠癌噬菌体Fab基因库,并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对该抗体库进行淘选及鉴定。结果所选 2种Ig亚类的重链 Fd片段、2种κ轻链cDNA得到扩增。 Fd片段和κ轻链均插入pComb3的重组率为40%,Fab噬菌 体表达库容达1.48×106。经3轮淘选,抗体库得到约120倍的富集。3轮抗体库的点印记免疫染色均显示有Fab表达;酶 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其与大肠癌抗原有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大肠癌病人自然致敏淋巴结抗体Fab段噬菌体呈 现库,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筛选相关抗大肠癌抗体。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快速分离树突状细胞(DC)有效方法。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PBMC与Gm-CSF及IL-4共培养;检测培养前后DC表面HLA-DR及B7-2表达水平及DC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GM-CSF及IL-4联合刺激选择性使PBMC中DC大量增殖,并通过增强DC表面HLA-DR及B7表达[从(12.8±1.1)、(15.1±1.0)增至19.1±1.7)、(21.6±1.5),P<0.01]进一步增强DC免疫功能[由(6820±140)增至(14090±180)min-1,P<0.01]。结论联合应用GM-CSF及IL-4能够从肝癌患者血中制备出大量高免疫活力DC。  相似文献   
3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the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肝癌细胞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Bodyen Chamber膜侵袭培养系统培养VEGF诱导的肝癌细胞株HepG_2,培养结束后,羊膜进行苏木精染色,计算穿过羊膜的下室肝癌细胞数以及停留在羊膜内的肝癌细胞数。结果用VEGF1ng/ml、5ng/ml、10ng/ml培养5小时,下室浸润的肝癌细胞数分别为为20、64、38×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5×10~4/ml,P<0.05或0.015ng/mlVEGF培养5小时羊膜中浸润的肝癌细胞数为45个与对照组5个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VEGF可以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最佳浓度为5ng/ml,最适培养时间为2-5小时,VEGF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机制与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中华麦饭石对诱癌大鼠γ-干扰素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给Wistar大鼠皮下每周注射二甲肼20mg/kg体重共15周诱导大肠癌,同时饮用10%中华麦饭石浸液27周,在实验第8周、16周和27周分别用常规微板法和同位素释放法检测大鼠血中γ-干扰素滴度和脾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中华麦饭石不仅能升高大鼠大肠癌发生前期和早期的γ-干扰素滴度和脾NK细胞活性(P<0.001),而且能升高大肠癌晚期大鼠的γ-干扰素滴度和脾NK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富含的微量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寻找人源性大肠癌特异性抗原基因。方法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人大肠癌组织来源的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以自体或异体大肠癌患者血清按SEREX方法进行免疫筛选,对平板法扩增获得的阳性克隆片段导入克隆载体PUCm-T后进行测序、鉴定和BLAST同源性比较,并根据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构建了3个大肠癌抗原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其滴度分别为2.39×10^6pfu/mL、2.07×10^6pfu/mL和1.86×10^6pfu/mL,插入片段长度为0.5-4 kb,平均分别为1.4、1.6和1.3 kb,重组率最高达到97.5%。选择高滴度文库扩增后滴度达到4.1×10^10pfu/mL。SEREX筛选共获得16个阳性克隆,代表12个不同抗原基因,其中10个基因片段为已知抗原基因,如IFITM1、CD24、Survivin、KLK6等,2个为未知EST片段。根据序列分析,筛选出的抗原基因有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等。结论利用SEREX方法筛选出大肠肿瘤相关抗原基因并获得2个肿瘤抗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7.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Hp定植与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的关系,但是对于胃息肉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胃癌的发生是胃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的结果,胃息肉是以上皮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增生的相关性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对93例胃息肉进行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息肉发生类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dynaminⅡ基因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同SW480细胞株及Lovo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以三种肠癌细胞株为标本,分别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选择加入的模板量及循环数,优化PCR反应条件,确定适宜的反应体系,凝胶图像分析结果.结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同普通隆起型肠癌细胞株之间存在着dynaminⅡ基因的差异表达.结论:半定量RT-PCR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的特点,通过该方法,我们发现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细胞株同SW480细胞株及Lovo细胞株之间存在dynaminⅡ基因的差异表达,此结果同我们基因芯片的筛选结果一致,结合dynaminⅡ基因的功能,我们推测该基因可能在LST的形态学或癌变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息肉发生类型以及与粘膜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2203例胃粘膜活检发现的278例胃息肉(检出率12.6%)进行组织学分类.并对胃窦粘膜活检组织同时行HP检测和粘膜炎症、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观察,比较不同类型胃息肉的HP感染率及其与癌相关病变的关系。结果 278例息肉中.组织学分类以小凹上皮增生型息肉最为多见,有130例,占息肉总数的46.8%,胃体腺型增生性息肉67例、占24.1%。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较少见.分别为55例(19.8%)和26例(9.4%)。约53.9%的胃息肉存在HP感染,其中以小凹上皮增生型息肉感染率最高.达73.1%。这型息肉常伴有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且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均接近腺瘤性病变。胃体腺型增生性息肉.无论是HP感染率,活动性炎症及萎缩、肠上皮化生等发生率均较低,提示这两种息肉在组织发生和病理生物学形态上存在差异。结论 小凹上皮增生型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由于该型息肉常伴有明显的活动性炎症以及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变化.因此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潜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色氨酸耐量试验对临床慢性肝病有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朱舜时等建立的色氨酸耐量试验,对临床49例肝病患者与16例正常人进行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1.1 肝病组:49例肝病患者,其中22例经肝穿组织活检证实确诊,其余均依据影像学、血清学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为:(1)急性肝炎6例,男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