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比CT和MRI检查对重型颅内损伤患者各处损伤的检查结果、检查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RI在脑挫裂伤部位、出血型、非出血型检出率高于CT,而在颅内损伤、薄层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而敏感度高于CT检查(P<0.05).CT和MRI在颅内骨折、脑挫裂伤部位、弥漫性轴索损伤检查一致性较差,在颅底骨折检查一致性高.结论:CT与MRI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各有利弊,两者可互相补给,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选择.如是病情严重者,可先行CT检查,对于结果呈阴性者,可再次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血脑屏障功能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百草枯诱导帕金森病的机制;观察P_糖蛋白功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糖蛋白在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Q4周组、PQ4周+诱导剂组、PQ4周+抑制剂组和PQ8周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大鼠中脑TH阳性细胞;westernblotting检测TH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Belyaevs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HPLC-EC法测定纹状体中5-HT、DA、DOPAC和HVA含量。结果百草枯所致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1)TH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TH蛋白和P-gp表达显著降低(P〈O.05)、大鼠BBB的通透性显著增加(P〈O.05);(2)纹状体内5-HT、DA、DOPAC和HVA含量降低,诱导P-糖蛋白表达能使上述物质含量增加,抑制P-糖蛋白表达能使上述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O.05)。结论百草枯可能通过增加BBB通透性和降低P-糖蛋白的表达来诱导帕金森病;P-糖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众多,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是由“六部委”联合实施的大型英文科技期刊资助项目,《应用天然产物》获2014年该计划D类支持。《应用天然产物》在期刊管理体制、办刊机制和模式、资金投入方式、办刊人才组成、科研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4.
学术期刊的专业化、集群化、数字化发展顺应了国际期刊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我国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正确方向。本文以“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EES)”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网站建设的背景、概况和特点,并以数字出版、信息服务和新刊孵化为切入点,展望了EES如何利用期刊的集群化和数字化优势更好地服务用户,实现提高期刊显示度,最终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地环产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5.
26.
方法:①对92例可疑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筛选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例,观察脑血流次序变化;②对诊断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屏气实验,计算屏气指数(BHI),评价其脑血流储备能力.结果:①92例患者经TCD检查诊断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总检出率29.35%;②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健侧MCA、同侧ACA、PCA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患侧MCA的搏动指数与健侧MCA、同侧ACA、PCA相比较比较显著升高(P<0.01);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③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屏气指数及各组间屏气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显著下降,出现明显的脑血流次序变化;并且出现明显的脑血流储备降低.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智能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记录并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治疗过程中CPAP压力的变化情况,探讨CPAP压力再滴定的必要性。方法25例经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SAHS患者住院1周进行人工最适CPAP治疗压力调定和AUTOCPAP治疗;其中16例长期家庭应用AUTOCPAP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第1、3及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AUTOCPAP能明显改善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其最高压力与CPAP最适治疗压力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2±28)cmH2O和(143±28)cmH2O,P>005];(2)平均CPAP压力由第1d的(103±34)cmH2O降至第7d的(87±27)cmH2O(P<005),最高压力无显著变化;(3)16例长期应用AUTOCPAP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第1、3及6个月最高压力分别为(146±28)cmH2O、(144±27)cmH2O和(146±27)cmH2O,与最初调定的最适CPAP治疗压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UTOCPAP治疗SAHS与传统CPAP治疗的效果相同,其平均CPAP压力水平显著低于后者,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尚无证据支持传统CPAP治疗过程中需重新进行压力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