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术后患肢的固定可削弱肌肉泵的作用,造成静脉血流缓滞,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对兔下肢行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固定探讨其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和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完成。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3.0±0.2)kg,雌雄不限。先行预实验,随机抽取12只,行耳缘静脉麻醉后人工固定兔左下肢伸直位与屈髋屈膝位(模拟石膏外固定),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显示兔左下肢屈髋屈膝位可以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再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①固定组(n=30),行左下肢于屈髋屈膝位石膏外固定。②空白对照组(n=30),不作任何处理。于固定后5,7,9d两组动物行组织学观察,各时相点动物均为10只。主要观察:①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兔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②组织学观察两组兔左股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纳入6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固定为左下肢伸直位兔左股静脉的血流量为(0.064±0.015)cm3/s,左下肢固定为屈髋屈膝位时左股静脉血流量为(0.023±0.010)cm3/s,屈髋屈膝位较伸直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t=8.106,P<0.01)。②固定组5,7,9d左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30%和10%;空白对照组均为0。固定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兔下肢在屈髋屈膝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较伸直位时明显降低,更容易导致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肿瘤手术中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外肿瘤2l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20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移植,1例未行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1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3月(3~38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ASIA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移位,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切除颈椎管内外肿瘤后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可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理论与病例分析结合式教学法在临床专升本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成效。方法从两级临床专升本医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病例分析试题得分方面分析实施与未实施该教学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实施理论与病例分析结合式教学法的2011级临床专升本学生对实验诊断教学的满意度及病例分析试题平均分值均明显高于未实施该教学法的2010级临床专升本学生。结论理论与病例分析结合式教学法是临床专升本实验诊断教学改革的可行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兔创伤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为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和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教研室完成。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用不同能量击打兔左下肢近端外侧,建立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造模后第5,7,9天抽取兔耳缘静脉血1mL,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结果:骨折固定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余3组(P&;lt;0.01),白细胞高于其余3组(P&;lt;0.01);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无创伤固定组、空白对照组(P&;lt;0.05);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P&;lt;0.01)。结论: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中,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准确、快速对血细胞进行检查;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观察到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40例腰椎手术,分为4组,根据X线片观察脊椎滑脱情况、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对各组同一椎间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前、术后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加椎间融合器组融合率较其余组明显增高。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损伤节段形成牢固的生物学融合,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多轴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骨平台骨折24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对于SchatzkerⅠ~Ⅳ型骨折使用单侧多轴LCP固定,Ⅴ、Ⅵ型骨折采用双切口、双侧固定。结果 22例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多轴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模型中,观察股静脉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了解创伤性炎症反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单纯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造模,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检测部分静脉内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CD34分子的表达阴性,原因可能为其表达与血栓形成无关所致.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动态变化,为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1日-2018年7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骨折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组(A组),开放性骨折术后非感染组(B组)和闭合性骨折未感染组(C组),每组30例,于术后1、3、5、7、10 d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对其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第1 d三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383±0.224、0.452±0.137、0.247±0.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887±0.212、0.737±0.133、0.137±0.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7、10 d A组患者PCT水平较B、C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PCT水平于术后第5~10 d显著升高,PCT升高与骨折术后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9.
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已有的刨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mbosis,DVT)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昆明医学院外总教研室进行。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骨折、创伤、固定和空白4组,造模前用高频彩色超声机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变化,造模后第7天分别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血栓、静脉内皮和内膜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VT发生率骨折组为78,95%与创伤组80.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与固定组(30.00%)和空白组(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固定组与空白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光镜与电镜检查显示骨折组、创伤组静脉内皮和内膜受损程度较固定组严重,固定组又较空白组严重;血栓栓塞部位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彩超显示左下肢伸直位时血流量为(0.0637&;#177;0.0152)cm^3/s,屈髋屈膝位时为(0.0229&;#177;0.0107)cm^3/s:左下肢伸直位时血管内径为(0.16&;#177;0.04)cm,屈髋屈膝位时血管内径为(0.10&;#177;0.04)c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1)。④Logistic回归OR创作=6.000。结论:创伤、固定和体位在免创伤性肢体DVT的发生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创伤因素尤为关键;炎症与DVT有一定关系,但这种炎症反应可以由创伤以外的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8~10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抽取6兔,进行预实验,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将20只兔用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造模装置进行创伤无骨折造模。造模后3h随机抽取6只兔对击打部位拍摄X射线片和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左下肢有无骨折及股静脉受损。第7天随机抽取6只兔行左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大体及光镜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时,每次随机抽取6只兔(可重复使用),进入结果分析6只。①造模后兔左下肢X射线片结果:未显示骨折。②兔左下肢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部分股静脉发生血栓。③兔左下肢光镜观察结果: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④兔左下肢股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造模后3h,6只兔均未显示股静脉受损;造模后第7天5只可见股静脉血栓形成,1只无血栓形成。⑤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流速度显著慢于伸直位时犤(0.0229±0.0107),(0.0637±0.0152)cm3/s,P<0.05犦;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管内径也显著小于伸直位时犤(0.10±0.04),(0.16±0.04)cm,P<0.01犦。结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经过随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能成功模拟出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创伤能量易于量化,而且血栓发生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