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中国人群血清Lp - 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 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万方,CNKI,CBM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5月10日以来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8篇文献,1 431名参与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 - PLA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其合并标准化均数差值及其95%CI为2.34(1.59~3.09)。亚组分析发现,在高吸烟率人群中,异质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I2 = 0.0%,P = 0.57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 - PLA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 1.90,95%CI = 1.70~2.10),而在低吸烟率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 - PLA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SMD = 1.76,95%CI = 0.40~3.12)。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血清Lp - PLA2的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中,吸烟可能与Lp - PLA2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对肺腺癌PC-9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qPCR 检测人肺腺癌PC-9 细胞与人胚肺二倍体2BS 细胞中lncRNA NEAT1 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lncRNA NEAT1 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采用脂质体法转染PC-9 细胞,通过qPCR 检测转染前后PC-9 细胞NEAT1 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ncRNA NEAT1 敲低对PC-9 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B检测转染前后DNA损伤相关蛋白,即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M)和双链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2BS细胞相比,PC-9 细胞中lncRNA NEAT1 呈高表达(P<0.05)。成功建立NEAT1 敲低的PC-9 细胞,转染siRNA 12 h 后siNEAT1-1 及siNEAT1-2 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及空转染组明显下降(P<0.05);干扰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 期[(88.97±2.64)%,(88.15±1.48)% vs(84.5±1.72)%,P<0.05]和G2/M期[(8.35±2.02)%(, 8.11±1.36)% vs(4.28±1.28)%,P<0.05];干扰组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ATM和γ-H2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lncRNA NETA1 在肺腺癌PC-9 细胞呈高表达,其可通过抑制DNA损伤导致细胞周期G1/M期转变促进肺腺癌细胞PC-9 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蜣螂功能丰富,临床治症广泛。除了众所熟知的通二便之功,还可定惊痫,可清热解毒,可消肿散结,可拔毒生肌,可止血,可通经络而破癥瘕等。临床应用灵活,可单味取其功宏力专,亦可配伍他药以增强功效;即可外用亦可内服。然而宋元以来,多视蜣螂为峻厉之品,而不敢轻用于内科疾患,故多局限于疡科外治之中。现代《中药大词典》承袭某些本草著作的认识,认为蜣螂有毒,更使蜣螂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内服应用受到了巨大限制。因此,在这个谈毒色变的年代,蜣螂难以被临床医生正确认知和应用。据笔者多年对蜣螂的临床应用来看,无论外用内服均未发现所谓临床中毒症状,而且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为给蜣螂正名,故将笔者及临床各科相关文献报道案例进行整理,以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94.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ngnant Histiocytosis),简称恶组,是发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本文收集南京铁道医学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恶组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5.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0年1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146例的疗效,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 146例手术后2例局部复发,发生吻合口漏2例(1.4%),吻合口狭窄8例(5.4%),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4例(2.7%)。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但必须严格掌握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96.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一种致癌途径,在多种癌症中负责迁移、增殖和耐药。近年来,随着对PCa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PCa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已备受关注。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在治疗PCa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该文通过综述中医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在治疗PCa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PI3K/Akt信号通路在PCa中的表达,包括抑制PCa细胞凋亡、促进PC细胞周期运行和侵袭转移、促进肿瘤组织血管形成及介导雄激素受体(AR)等。同时,总结了干预调控该通路的单味中药主要包括白花蛇舌草、南方红豆杉、牛黄、白术等;中药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多酚类、木脂素类及其他类化合物;中药复方主要包括温肾散结方、健脾利湿化瘀方、益肾通癃汤、芪蓝方、西黄丸及加味参芪地黄汤等。以期为深入理解PCa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并为PCa的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c-Myc和 Bin1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54例,使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 Bin1 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的 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0.34±0.29) vs (0.17±0.16), P <0.001;55.56% vs 33.33%, P =0.033\], 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25±0.19) vs (0.33±0.20), P <0.001;57.41% vs 84.48%, P =0.007\]。ESCC组织中 c-Myc mRNA的表达与 Bin1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790, P <0.001),c-Myc蛋白表达与Bin1蛋白表达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19)。c-Myc和 Bin1蛋白表达均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Myc呈高表达,而Bin1呈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均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9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两者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对ESC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ESCC切除术的患者52例,每例患者均取原发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同时在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5 ml,再取5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5 ml为血清对照。应用ELISA法测定ESCC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SC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为(116.71±25.9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43±9.36)pg/ml\](P<0.05),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31% vs 32.69%,P<0.01),且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与VEGF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7.113,P<0.05)。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对大肠癌病人的DI,SPF,PI及相关基因等检测与生存率关系判定其预后指标.结果DNA二倍体肿瘤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二倍体,并表明DI,SPF,PI能反应肿瘤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定预后指标.相关基因p12,p53,nm23表达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p16在照射后其基因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与3年生存率无关,与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不同大体分型之间,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之间,p16基因产物表达水平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的p53、rasp21、及nm23基因表达产物分别与p16基因产物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肠癌组织具有依赖性激素的特征,ER(+)/PR(+)生存期高于ER(-)/PR(-),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意义.结论大肠癌分子生物学检测虽然补充了临床病理分期的不足,但是能否为预后提供独立的信息还尚存争议.对这些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Fiedler(1899)首先报告4例原因不明的急性间质性心肌炎,其后陆续有报告,称为Fiedler氏心肌炎、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肉芽肿性心肌炎等。国内石毓澍等曾于1955年首先报告1例。此病临床诊断常很困难,多系死后经病理解剖才能确立。本文就我院经尸检证实的3例斐特拉氏心肌炎(2例猝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