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冯某,男性40岁,因22年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休息5~10 min自行缓解,后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几年来,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发作频率达210次/分,发作时血压降至90/60 mmHg,伴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持续3~4 h不能缓解.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用药效果不佳,后在国内某大医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诊断为左侧隐匿旁道,先后进行两次射频消融手术(包括穿间隔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32.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居高不下.近年的研究表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受损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构;也是一系列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42例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37-80(63.02±10.66)岁。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SR组)1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F组)15例,慢性心房颤动组(cAF组)13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结果cAF组患者平均左心房直径与SR组和pAF、组相比明显增大(分别增大45.3%和31.8%,P<.01),而且cAF组患者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与SR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升高83.3%、61.7%、34.2%,P<0.01-0.02)。三组患者左心房直径与其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Ald的激活。RAS和Ald可能参与了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Ald的作用靶点可能主要是心房间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的取代普通肝素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治疗。然而 ,ACS患者在行心导管检查时最佳的抗凝策略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用抗Xa因子活性检测评价低分子量肝素在心导管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探索适合国人的心导管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抗凝策略。方法 共入选ACS患者 1 76例。在每 1 2h(7:0 0 1 9:0 0 )皮下注射依诺肝素 1mg kg至少 48h后 ,不追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于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 ,不进行凝血系统监测。 60例 (34 1 % )患者继之行PCI。结果 在心导管检查前的肝素抗Xa因子活性是 (0 81±0 2 7)IU ml,93 2 %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 >0 50IU ml,且抗Xa因子活性与从注射到开始导管检查的时间无关 (P =0 0 97)。PCI组术后 30d无死亡、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或急诊血管重建事件。 3例(5 0 % )PCI患者术中出现血栓和 (或 )栓塞事件。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有 1例因三支血管病变在术后1 7d等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急诊PCI;另 1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 2 1d死于十二指肠穿孔。 1 76例入选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出血事件 ;PCI组有 3例 (5 0 % )患者出现轻度穿刺部位出血 ,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为 5例 (4 3 % )。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  相似文献   
35.
1病例摘要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4年4月入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于1997年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无双下肢肿胀。半个月后出现胸闷、憋气,无咳嗽、咯血,当地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炎、心肌病”,给予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未见好转。1999年于北京某专科医院就诊,考虑为“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给予华法林抗凝、下腔静脉放置滤网后出院。2001年始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同时伴有双下肢水肿,并出现大量腹水,咳嗽,咯血,不伴有黄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患者一直服用华法林,双氢克尿塞,卡托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爱司洛尔在心血管疾病急症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 2 5例心血管急症患者 ,其中CABG术后及普通外科术后房扑 房颤分别为 60例及 10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分别为 5 0例及15例。爱司洛尔静脉负荷量 0 .5mg kg,l分钟内静注 ,继以 0 .0 5mg kg min ,持续静脉输注 ,若无效 ,4分钟后静脉负荷量不变 ,维持量递增 ,直至 0 .2mg kg min。结果 CABG术后及外科术后房扑 房颤 2 4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 75 %及83 %。房扑 房颤的快速心室率由用药前 198± 2 7 分下降至 12 9± 16 分 (p <0 .0 5 )。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后平均心率由用药前 10 1± 13 (79-12 3 ) 分下降至 77± 14 分 (p <0 .0 5 ) ;平均血压由 12 6± 19 71± 12mmHg下降至10 7± 2 0 62± 8mmHg (p <0 .0 5 )。 3 7恶化劳力性心绞痛的缓解率为 7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爱司洛尔是用于心血管急症治疗的一种用法安全、疗效确切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7.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38.
39.
缬沙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贵华  贾三庆  王雷 《中国医药导刊》2004,6(6):433-434,437
缬沙坦(Valsartan)是一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药,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其研发初始主要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病.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认识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其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中的应用.Val-PREST及Val-VALIANT试验结果的公布为代文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循证学依据.现综述代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评价心脏导管过程中各种刺激对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心脏导管后内皮素是否增加意见尚不一致。方法:测定30名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血浆及尿液内皮素浓度。结果:Ⅰ组(PTCA组,n=15)术后股动脉血内皮素不增加,而尿中内皮素浓度却于术后增加3~6倍,这种增加持续24小时以上。Ⅱ组(冠脉造影组,n=15),24小时内血和尿的ET水平均无显著性增加。收缩期主动脉压力与尿ET-1的基础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n=20)。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素合成及释放增加,诊断性心导管检查不引起血和尿中ET水平的增加,PTCA过程中的血管牵张和/或损伤引起术后内皮素释放,尿内皮素值能较敏感地反映出内皮素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