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282.
283.
目的:本研究欲观察替奈普酶(TNK-tPA)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3月间,于北京5家医院,入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患者,随机给于TNK-tPA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爱通立),给药后9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TNK-tPA的给药法为:采用体重校正的剂量(0.53 mg·kg^-1)10秒钟以上静推。rt-PA给药法为前负荷法。伴随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其他药物按试验用药标准,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根据医生考虑及90分钟冠脉造影结果决定。主要观察指标为:30天轻度出血、中/重度出血(除ICH)、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1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TNK-tPA组58例,rt-PA组52例。纤溶治疗后30天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14%和17.3%(TNK-tPA对rt-PA,P=0.483);中重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62%和5.77%(TNK-tPA对rt-PA,P=0.72);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92%(TNK-tPA对rt-PA,P=1.00)。结论:初步结果显示,TNK-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率较高,TNK-tPA的安全性未得到证实,有关其在国内的临床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96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分析造影剂对行PCI治疗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中,发生CIN 38例(CIN组),未发生CIN158例(非CIN组),CIN的发生率为19.4%;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1.0 ml/s)5例(13.2%),左心功能不全(LVEF<40%)16例(42.1%),与非C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 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285.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中国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与普罗帕酮注射液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转复疗效的比较及安全性评价。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0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选200例90d内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患者,按1[DK]∶1的比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治疗组(1mg,iv,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体重小于60kg者按0.01mg[DK]?kg-1给药)或普罗帕酮对照组(70mg,iv,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观察心律的转复,监测临床症状、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改变、24h动态心电图等。结果:给药后90min,伊布利特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总转复率为55%(55/100例),心房颤动转复率为50%(40/79例),心房扑动转复率为71%(15/21例);普罗帕酮组总转复率为21%(21/100例),心房颤动转复率为24%(21/90例)。转复时RR间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伊布利特组发生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经电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