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患者 男,20岁,因车祸后右下肢活动障碍、胸痛、胸闷、气短8 d,于2005年9月23日入院.患者8 d前骑摩托车发生车祸,伤及胸腹部及右下肢.在外院行心电图检查示Ⅰ、avL、V1-4 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腹部B超示肝脾周围液性暗区:X线片示右股骨粉碎性骨折.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82.
内皮功能和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是指一种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在血管床内腔表面,具有机械和代谢功能,并将血管壁和循环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分隔开来。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障碍作为一种综合征,不仅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而且可以引起全身性症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病死率。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内皮功能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同时分析其在心血管事件危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83.
目的:本研究欲观察替奈普酶(TNK-tPA)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3月间,于北京5家医院,入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患者,随机给于TNK-tPA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爱通立),给药后9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TNK-tPA的给药法为:采用体重校正的剂量(0.53 mg·kg^-1)10秒钟以上静推。rt-PA给药法为前负荷法。伴随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其他药物按试验用药标准,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根据医生考虑及90分钟冠脉造影结果决定。主要观察指标为:30天轻度出血、中/重度出血(除ICH)、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1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TNK-tPA组58例,rt-PA组52例。纤溶治疗后30天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14%和17.3%(TNK-tPA对rt-PA,P=0.483);中重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62%和5.77%(TNK-tPA对rt-PA,P=0.72);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92%(TNK-tPA对rt-PA,P=1.00)。结论:初步结果显示,TNK-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率较高,TNK-tPA的安全性未得到证实,有关其在国内的临床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96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分析造影剂对行PCI治疗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患者中,发生CIN 38例(CIN组),未发生CIN158例(非CIN组),CIN的发生率为19.4%;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1.0 ml/s)5例(13.2%),左心功能不全(LVEF<40%)16例(42.1%),与非C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CIN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IN组(P<0.01).结论 CIN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发生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及造影剂的剂量是 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能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造影剂的剂量CIN组为(331±167)ml,非CIN组为(247±126)ml,两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285.
目的: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与普罗帕酮注射液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转复疗效的比较及安全性评价。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0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选200例90d内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患者,按1[DK]∶1的比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治疗组(1mg,iv,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体重小于60kg者按0.01mg[DK]?kg-1给药)或普罗帕酮对照组(70mg,iv,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观察心律的转复,监测临床症状、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改变、24h动态心电图等。结果:给药后90min,伊布利特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总转复率为55%(55/100例),心房颤动转复率为50%(40/79例),心房扑动转复率为71%(15/21例);普罗帕酮组总转复率为21%(21/100例),心房颤动转复率为24%(21/90例)。转复时RR间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伊布利特组发生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经电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