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4 6 9例鼻咽癌患者中 ,采用面颈联合野 36~ 4 0Gy后缩野改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 ,常规放疗 4 0 6例 ,中位剂量 70 (6 6~ 74 )Gy ,后程加速超分割 32例 ,中位剂量 76 (70~ 80 )Gy ,超分割 31例 ,剂量 76 8Gy。 结果 :18例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 :颞叶 15例 ,双侧 4例 ,单侧 11例 ,脑桥 3例。潜伏期 :单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33(2 2~ 77)个月 ;再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8 5 (6~ 2 8)个月。全组随访率 10 0 % ,16例仍存活 ,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MRI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 ,PET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尽早进行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但对病情反复 ,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早切除病灶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残留与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残留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经病理证实并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及颈部肿瘤残留情况,记录残留灶的大小。108例有残留者中单纯鼻咽残留26例,单纯颈部残留68例,两者均有残留14例。结果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残留者较无残留者的1、3、5、10年生存率低。单纯鼻咽残留者生存率最高,单纯颈部残留者其次,两者均有残留者最低。颈部残留灶越大,生存率越低。有残留者的局部复发率增高。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残留者的生存率下降,尤其是颈淋巴结及鼻咽均有残留者。放射治疗后肿瘤残留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和PCN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urvivin和PCN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1%(49/68):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有关(P〈0.05)。肿瘤残留、复发及转移者Survivin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生存时间〈5年者Survivin表达明显增高。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Survivin与PCNA的表达正相关。结论Survivin对预测鼻咽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CT和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1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观察,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特点。结果:放射性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和颅内高压,CT平扫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10例表现为边缘增强的囊变区。MRI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的稍长T1和长T2,增强扫描为边缘明显增强的低信号区。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有其特殊临床特点,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Survivin和PCN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1%(49/68):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有关(P〈0.05)。肿瘤残留、复发及转移者Survivin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生存时间〈5年者Survivin表达明显增高。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Survivin与PCNA的表达正相关。结论Survivin对预测鼻咽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时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CM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30例T3N1M0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肿瘤所接受的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射野内垂体和左右侧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受照剂量低于常规放疗[(48.6±2.5)Gy比(62.5±4.8)Gy;(41.3±2.7)Gy比(67.7±2.6)Gy,(41.5±4.2)Gy比(66.0±2.7)Gy;(25.4±6.2)Gy比(56.3±1.4)Gy,(25.4±6.6)Gy比(56.1±1.5)Gy;(41.1±4.2)Gy比(62.5±5.9)Gy,(41.9±4.8)Gy比(60.1±10.0)Gy;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肿瘤靶区剂量精确可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患者T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分期及放疗对免疫与肿瘤复发,转移及肿瘤退缩的相关性。方法:每位病人放疗前及放疗后各测定T细胞亚群指标一次。结果:早,晚期鼻咽癌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相比,除早期鼻咽癌CD3下降无统计学意义外,余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鼻咽癌的改变尤为突出,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肿瘤退缩与否的T细胞亚群测定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肿瘤有复发或转移者CD4,CD4/CD8下降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8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细胞亚群指标的测定,对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放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甘氨双唑钠(CMNa)与顺铂(DDP)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和副作用.方法:首程治疗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DDP组及CMNa组,用药方法:CMNa每次按800 mg/m2给药,用10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于30 min内静脉滴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一、三、五用药,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DDP每次10 mg,用25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第1,第2周,1次/d,第5周重复.照射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在模拟机下设面颈联合野放疗DT 36 Gy/18次/3.5周,后改设耳前野和鼻前野(或耳后野)放疗总量至DT 68~72 Gy/34~36次/6.5~7周.结果:CMNa增敏作用与DDP增敏作用P>0.05无明显差异,但CMNa组消化道反应小,对血常规及肝功能影响不明显P<0.01.结论:CMNa及DDP均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二者无明显差异,而CMNa组副作用更少.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6月 ,本院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 14 4例 ,全部病例采用病人仰卧位 ,面膜固定一个体位照射法 ,在模拟机下定位 ,用等中心多野照射 ,原发灶用 6MV X线外照射 ,采用 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进行放射治疗。A组 (常规组 ) 82例 ,1次 /d ,2Gy/次 ,5次 /w ,7周总量 70~ 80Gy/ 35次 ;B组 (超分割组 ) 30例 ,1.2Gy/次 ,2次 /d ,间隔 6~ 8h ,6~ 6 .6周总量 72~ 80 .2Gy/ 6 0~ 6 6次 ;C组 (后程加速超分割组 ) 32例 ,常规分割总量 4 0Gy/ 2 0次后改成后加速超分割 ,1.5Gy/次 ,2次 /d ,间隔 6~ 8h …  相似文献   
20.
血红蛋白浓度与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鼻咽癌放射治疗治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304例接受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病例,经病理证实,男性209例,女性95例,中位年龄42岁(16-77岁)。采用^60Co或6MVX射线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剂量64-76Gy,颈部淋巴结区剂量46-77Gy。放射治疗前、中、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3个组(<120g/L为贫血组,120-160g/L为正常组,>160g/L为高血红蛋白组)。放射治疗后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为2个组(血红蛋白升高组及血红蛋白降低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率90.5%。血红蛋白的浓度明显影响鼻咽癌各期病例的生存率。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鼻咽癌各期病例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有影响。结论:血红蛋白浓度能影响血液中血氧含量,血红蛋白量升高可使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