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93篇 |
免费 | 516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篇 |
儿科学 | 94篇 |
妇产科学 | 56篇 |
基础医学 | 327篇 |
口腔科学 | 103篇 |
临床医学 | 1106篇 |
内科学 | 423篇 |
皮肤病学 | 63篇 |
神经病学 | 144篇 |
特种医学 | 28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48篇 |
综合类 | 2375篇 |
预防医学 | 763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937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1510篇 |
肿瘤学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310篇 |
2021年 | 358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300篇 |
2018年 | 257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429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399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357篇 |
2009年 | 358篇 |
2008年 | 395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447篇 |
2005年 | 368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在7~10d后症状消失,彩色多普勒示血栓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体内环境下对人前列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构建的转染HIF-1α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LNCaP/HIF-1α)复苏后培养,ELISA法检测转染前后培养液上清PS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将转染前后的LNCaP细胞建立免疫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收集肿瘤标本后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LNCaP细胞相比,转染HIF-1α的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培养液PSA水平明显降低(t=8.243,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其更具有增殖活性。体内实验显示皮下肿瘤成瘤率提高,成瘤时间提前。LNCaP/HIF-1α免疫组化研究显示VEGF、iNOS、Ang-2表达较LNCaP组增强。结论:在体内环境下,HIF-1α过表达能够诱导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血管形成相关蛋白VEGF、iNOS表达上调,提高肿瘤血管形成能力。并通过诱导肿瘤血管形成来增强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体内外实验显示HIF-1α可能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Ang-2表达不产生影响,而在体内环境下Ang-2表达受其他因素调控。 相似文献
83.
84.
野生型P53基因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野生型P53基因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凋亡的现象,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导入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构建含目的基因P53腺病毒载体(AdCMV P53),转染P53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胃腺癌细胞MGC-803。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及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转染人胃腺癌细胞MGC-803后,流式细胞仪显示75.7%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20.8%的细胞发生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呈阶梯DNA区带图谱(DNA ladder);AdCMV P53转染组可见细胞凋亡,细胞核内有特异性的蓝黑色团块。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通过诱导MGC-803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5.
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报道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方法1993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147例患者的毁损性创面175处,其中电烧伤96例,热压伤18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癫痫发作等原因烧伤18例,药物渗漏、创面感染致深部组织坏死6例,放射性烧伤3例,化学烧伤2例,爆炸伤2例,冻伤2例.175处毁损性创面应用局部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胸大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背阔肌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胫前、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修复.创面缺损范围1cm×1cm~20cm×28cm,皮瓣最大22cm×30cm,最小1.5cm×2.0cm,同时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肌腱7例.结果169个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6个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切除坏死痂皮植皮愈合;7例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全部成活.28例经4个月~8年随访,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根据毁损性创面部位、范围和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是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6.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与术前ERCP诊治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与术前ERCP对诊治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于LC术中行胆道造影43例患者与术前行ERCP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阳性率占37.21%,造影不成功2例,占4.65%,无明显造影并发症,术前ERCP组发现胆总管结石19例,阳性率占30.16%,不成功13例,占20.63%,致术后胆道感染12例,急性胰腺炎9例,占33.33%。结论:术中胆道造影不仅简便,而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明显优于术前ERCP检查。 相似文献
88.
NDRG1在雄激素诱导细胞分化和抑制前列腺癌转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与NDRG1功能相关的蛋白仍不十分清楚。利用免疫共沉淀法与广谱光谱测定法分析,研究者确定了在前列腺癌中有58个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包括核蛋白,粘附分子,ER伴侣,蛋白酶体亚基以及信号转导蛋白。综合分析研究数据以及人类蛋白组学文献数据库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可得出与NDRG1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综合图谱。这个图谱包括核组、细胞膜组等,这些组解释了一些已知NDRG1的多效作用。研究者发现NDRG1的第330位丝氨酸和336位苏氨酸已被磷酸化,PKA在… 相似文献
89.
勃起功能障碍及下尿路症状均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二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PDE5抑制剂在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LUTS,但对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无改善。本文就国内外ED与LUTS之间的联系、PDE5抑制剂治疗LUTs的进展及其可能的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0.
正1参加人员讨论嘉宾:泌尿外科贺大林、陈兴发、李磊、吴开杰医师医学影像科王蓉医师病理科梁华医师肿瘤内科姚煜医师肿瘤放疗科刘锐医师核医学科贾茜医师病例汇报人:泌尿外科樊俊杰医师记录人:癌症中心王玉林医师2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4年前因排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33ng/mL。行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腺癌Gleason 5+5。全身骨显像:T2椎体骨代谢升高,不排除骨转移。遂行前列腺癌根治及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前列腺腺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