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熊燃  王艳芳  费樱  于芳 《贵州医药》2003,27(4):291-293
目的探讨患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在出生时脐血IL-10、IL-4、IgE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329份新生儿脐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测定IL-10、IL-4、IgE水平。对329名新生儿进行随访,前瞻性地追踪观察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种因素对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过敏性疾病组脐血IL-4、IgE水平较未患过敏性疾病组明显增高(P均<0.01)。而IL-10水平较后者明显降低(P<0.01);患过敏性疾病患儿脐血的三种介质的相关分析显示: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即IL-4与Ig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01);IL-10与IL-4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IL-10与IgE亦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阳性家族哮喘史、阳性家族过敏史、脐血中IL-4和IL-10四个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阳性家族哮喘史的相对危险度最高。结论阳性家族过敏史、阳性家族哮喘史、脐血IL-4增高或IL-10降低是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观察出生时新生儿脐血IL-4、IL-10、IgE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循证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本科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选择适当的内容,同时以传统教学方式和循证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较机械,只限于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缺乏能动性、创造性认识;接受循证教学的学生能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进展,能对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分析问题也更深刻。循证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使知识掌握更牢固,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3.
冷沉淀对血液清除细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日益受到重视。冷沉淀作为一种血液成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报道,它在促进吞噬细胞清除异物及创口愈合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其富含纤维结合蛋白(Fn)有关犤1犦。近年来,关于冷沉淀对吞噬功能的影响报道不一犤2犦,我们用向血液成分中接种细菌并计算存活率的方法,进一步观察冷沉淀与血液杀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间的关系,现报告于后: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为本院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保存菌种。各菌种在营养…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观察各年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耐药性,不同标本来源、不同送检科室检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并观察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结果:6年共分离大肠埃希菌4 607株,各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8.2%~26.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1.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3.0%),2010-2013年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妥布霉素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血液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于其他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来自ICU的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其次为外科,儿科送检标本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2010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37%,2012年为70.9%,2010-2012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结论:6年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增多,耐药情况严峻,ESBLs产酶率较高,应加强本地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热敏UDG酶防污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及横向流动试纸条(LFD)联合使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实现对HPV18的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 使用LAMP在线引物设计软件设计HPV18特异性引物,同时引入热敏UDG酶,建立UDG-LAMP检测体系,优化T/U碱基比例,设置对照试验验证热敏UDG酶防污染能力;根据LFD要求,设计特异性同化探针及淬灭探针,建立UDG-LAMP-LFD核酸检测体系并对LAMP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对该体系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临床样品的验证,并与Q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优化的LAMP反应时间为40 min, T/U比例为1∶1;热敏UDG酶孵育时间为10 min,防污染效果显著;LFD结果判读耗时5 min,整个检测时间为55 min。该UDG-LAMP-LFD核酸检测体系在以HPV18作为检测对象时,灵敏度10^(3)拷贝/μl;29例临床样品的验证结果与Q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建立的UDG-LAMP-LFD检测体系可快速、特异、灵敏、可视化的检测HPV18,同时可避免气溶胶污染导致的假阳性。该方法对实验设备及工作人员要求较低,适合在偏远地区及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66.
过敏性紫癜 (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研究表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和它们的靶抗原在血管炎的发病机理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AN CA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是其重要过程[1 ] 。为探讨ANCA在HSP发病中的作用 ,2 0 0 0年 1月~2 0 0 1年 2月对 30例急性期HSP患儿进行了血清IgA型ANCA的检测 ,以期能为HSP的发病机理提供免疫学指标。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 HSP组  30例 ,均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 ,诊断符合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  相似文献   
67.
脐血IL-1O和IgE水平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集新生儿脐血并测定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gE水平,通过9~15个月的随访,追踪观察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以探讨2种介质的变化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脐血IL-10,IgE的值.制定详细观察表,家访或电话随访329例小儿发病情况.结果过敏性疾病组与未患过敏性疾病组比较,前者脐血IL-10较后者明显降低(P<0.01),而IgE较后者明显增高(P<0.01);对过敏性疾病患儿脐血IL-10,IgE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脐血IL-10与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01).结论出生时脐血IL-10降低和IgE增高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过敏性疾病患儿的IL-10及IgE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贵阳某三甲医院阴沟肠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及其之间的同源性,指导本院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110株阴沟肠杆菌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aph(3')-VI、aac(3)-I、aac(3)-II、aac(3)-III、aac(6')-Ib、ant(2')-I和ant(3')-I),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和整合子基因intI,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用ERIC-PCR方法分析110株阴沟肠杆菌间的同源性。结果 110株阴沟肠杆菌共检出5种AMEs基因,aac(6')-Ib检出率最高,未检出aph(3')-VI和aac(3)-I,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46.36%(51/110),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阳性率为8.18%(9/110),intI的阳性率为47.27%(52/110);10株阿米卡星耐药株中有9株检出aac(3)-III,庆大霉素耐药株和妥布霉素耐药株均以aac(6')-Ib检出率最高;82.73%的菌株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相符;110株阴沟肠杆菌被分为20个型别。结论 本院阴沟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间符合率高,部分菌株间存在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69.
目的尝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伤寒、副伤寒沙门菌IgM类抗体,以期提高伤寒、副伤寒的血清学诊断水平.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85例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或副伤寒的病人、20例正常人和51例其他发热病人血清中的抗伤寒、副伤寒沙门菌IgM类抗体.结果本组实验敏感性为 92.9%,特异性为90.1%,诊断指数为183.病程6天以内阳性率为90%.结论免疫荧光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早期检出等优点,对于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 (sIgE)在不同喘息性疾病免疫学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喘息性疾病组54人,对照组20人;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tIgE,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sIgE.结果: 喘息性疾病组血清t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t=5.122,P<0.001),喘息性疾病组sIg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25.839, P<0.05), tIgE和sIgE有较好的相关性(χ2=0.444, P>0.05).结论: 喘息性疾病患者血清tIgE与sIgE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