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右心房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劳累后胸闷气短1个月余,于2009年4月2日入院.查体:仅于三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22.
心脏移植中,供心的保护仍是心脏移植的重点之一,常规灌注、保存超过3~5h的心脏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对3例患者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供心缺血时间都超过常规时限,但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15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测定,发现:(1)CPB期间,以循环阻断后EDLS浓度最低,与术前比为0.01<P<0.05,其余各阶段EDLS水平与术前比,P>0.05。(2)循环阻断后和心脏复苏后,EDLS浓度均较低,与其他各阶段比较P<0.01或0.01<P<0.05。我们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465)m 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50~83 m l/(kg.m 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5.
血清HCG RIA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u,HCG)是由孕卵着床后,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目前发现它与某些恶性肿瘤具有相关性,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科对11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HCG测定,同时检查了β2-m、癌胚抗原(CEA),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ndogenous digitalis like Substance EDLS)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和心脏内,它可以抑制钠钾ATP 酶与哇巴因受体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地高辛与洋地黄结合,具有强心、利钠和缩血管作用。目前,已发现EDLS 与一些疾病有关。文献报告,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发病方面,EDLS 可能具有重要作用。CPB 期间的EDLS 含量动态变化,尚未见有报道。我们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人CPB 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EDLS 含量进行了测定,试图观察EDLS 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围手术期对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方法 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肺保护液,术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等治疗。结果 47例病人中,死亡2例(4.3%)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4.3%),1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氧化碳蓄积。结论 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三尖瓣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三尖瓣闭锁(TA)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TA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6岁;体重10.0~33.5kg,平均体重16.4kg。TA合并大动脉错位(右位心)2例,房室间隔缺损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切断上腔静脉,近端缝合,远端与右肺动脉做端侧吻合;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行双侧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患者,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由74%±9%上升至92%±5%。所有患者紫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随访10例,分别随访6~36个月,血氧饱和度86%±3%,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分流术治疗TA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体会。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11例,其中10例采用双向Glenn术。10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末梢饱和度由0.73±0.15上升至0.91±0.23,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0.
心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多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以及心脏停搏中施实。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我科于1996年5月-1997年3月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不停跳法,心内直视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临床效果良好。本组8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年龄7-43岁。直接缝合6例,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