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探讨模型制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健康成年大鼠20只,雌雄不限,取离体心脏,制备Langendorff模型及离体工作心脏灌注模型.结果 实验中成功18例(成功率90%).心脏均能持续稳定搏动,心脏收缩有力,左室内压为7.1~10.5 kPa,处于生理范围(6.3~10.3 kPa),心率250~300 /min,心律齐,心脏可平稳跳动6 h以上.结论 Langendorff模型及离体工作心脏灌注模型操作方便、稳定,是比较符合生理特性的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至今,我们观察了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7例,术后5天、1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优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术中对该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急症体外循环转流气管肿瘤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气管肿瘤 ,往往由于其位置 ,不能采用常规的麻醉诱导方法和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因此 ,在部分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可保证足够的氧合 ,从而使麻醉和手术得以安全实施。我院于 2 0 0 1年 12月 18日用部分体外循环转流技术 ,行气管肿瘤切除 ,手术顺利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4 3岁 ,体重 5 0kg。 2年前出现气短、憋气 ,尤以重体力劳动时明显 ,休息后缓解。以后症状逐渐加重 ,轻体力劳动或休息时仍感气短、憋气 ,呼吸困难。近 2 0d来症状明显加重 ,不能平卧休息、躁动、大汗淋漓 ,时有谵妄。 2 0 0 1年12月 15…  相似文献   
14.
心脏移植中,供心的保护仍是心脏移植的重点之一,常规灌注、保存超过3~5h的心脏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对3例患者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供心缺血时间都超过常规时限,但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又称主—肺动脉瘘(Aorto—pulmonary—fistula,APF).在先天性心血管疾患中较为罕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本文报告1例,并综合国内文献报告的29例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病历报告女,5岁,活动后心悸、气急2年于1993年3月4日入院.查体:发育差,血压12/8kPa,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4.5肋间可扪及震颤,并闻及3/6级双期连续性杂音,P_2亢进,周围血管征阴性.心电图示左心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测定,发现:(1)CPB期间,以循环阻断后EDLS浓度最低,与术前比为0.01<P<0.05,其余各阶段EDLS水平与术前比,P>0.05。(2)循环阻断后和心脏复苏后,EDLS浓度均较低,与其他各阶段比较P<0.01或0.01<P<0.05。我们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海军总医院自1978~1990年12月外科治疗食管(贲门)癌690例,海军职工医院1963年8月~1989年7月外科治疗食管(贲门)癌582例,共计1272例,总切除率86.6%。并发症发生率9.8%,其中吻合口瘘2.5%。术后1年生存率71.5%,3年生存率45.4%,5年生存率21.5%。作者认为病人的病变早晚,仍为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病变Ⅰ、Ⅱ、Ⅲ期,根治性切除和淋巴结彻底清扫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食管(贲门)癌术前后综后治疗对远期生存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降压素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降压素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贝亚军,张章瑜,姚松朝,张宇,贾群,姜湘伟,解水本作者探讨了神经降压素(NT)在体外循环(CPB)期间的变化。全组15例CPB患者中男性8例,女7例,年龄3.5~54岁,体重16~72kg。病种包括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中切除缩窄增厚心包,术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结果:出院时症状改善者9例,无改善者3例,加重1例,远期随访死亡2例.结论;病史长短与手术予后密切相关,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术中只要充分切除左室心尖及右室流出道缩窄增厚心包,即可获得较好疗效:围术期强心、利尿、扩血管及严格控制液体量可有效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4例胸主动瘤外科治疗的经验.全组均为男性,年龄23~37岁.病变属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主动脉窦动脉瘤1例,其中2例伴夹层动脉瘤.采用Bentall手术(即升主动脉瘤切除,带瓣血管作主动脉替换和左右冠脉开口移植)和Wheat手术各1例,升主动脉和部分弓切除替换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另1例为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均获成功,经6~36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能从事正常生活和轻工作.作者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并对预防吻合出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