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左西孟旦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初始10 min给予负荷量12 μg/kg静脉注射,继而以0.1 μg·kg-1·min-1微量泵入,1 h后将输注速率增至0.2 μg·kg-1·min-1持续23 h,5 d后以同样方法给予第2次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0 d血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呼吸困难情况、全身状况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用药后10 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显效率;3个月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监测用药前30 min及用药后1、12、24 h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用药前及用药后24 h、10 d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钾值;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前,两组BNP、LVEF、SV、呼吸困难情况、全身状况评估和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 d,左西孟旦组BNP、呼吸困难情况和全身状况评估均低于对照组;LVEF、SV和6分钟步行试验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西孟旦组NYHA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265,P=0.022)。用药期间左西孟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3/24),对照组为3.8%(1/26)。用药3个月内,对照组再住院率为23.1%(6/26)、病死率为11.5%(3/26),左西孟旦组分别为8.3%(2/24)、8.3%(2/24)。两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8、0.142,P=0.155、0.706)。两组用药前后HR、R、SBP、DBP、Scr、血钾和Hb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R、血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CHF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LVEF,且不增加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但有增加低血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及左心室造影(LVG)确定合并室壁瘤者共326例,根据PCI施行的时间分为4组:A组32例(〈3h)、B组89例(≥3h且〈6h)、C组129例(≥6h且〈12h)、D组76例(AMI后1周),4组患者于PC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RNA),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及反常室壁容积指数(PVI);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测定上述参数,并随访3年,记录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8h,第5天及24周测定血浆BNP质量浓度。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检验。结果AMI后6个月随访时,A、B、C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D组明显增高(F=5.81,P〈0.05),而相角程(PS)、半高宽(FWHM)明显降低(F=5.90和6.80,P均〈0.05);A组反常容积消失病例数明显高于B、C、D组,且A组PVI明显低于B、C、D组[分别为(12.08±2.07)%、(15.43±2.39)%、(16.49±2.47)%、(20.41±3.68)%,F=4.32,P〈0.05]。D组发病后18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12.30±2.24)彬L与(9.85±2.60)μg/L,(9.47±1.95)μg/L与(6.65±1.56)μg/L,(5.36±1.43)μg/L与(3.27±1.12)μg/L,F=5.19,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9,P〈0.05),但均低于D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年随访A,B,C3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3年随访时死亡率[6.25%(2/32)与3.12%(1/32),8.99%(8/89)与5.62%(5/89),9.30%(12/129)与7.76%(10/129]均低于D组[21.05%(16/76)与17.11%(13/76)]∥分别为91.3和10.05,P均〈0.05。结论对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越早、越充分,才能越有效地抑制并逆转LVA的形成,提高左心室功能,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4.
门诊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经选择的 36例门诊病人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 :选择 36例门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符合冠脉造影指征的病人 ,行择期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观察指标包括 :(1)冠脉造影成功率 ,即成功完成冠脉造影患者数占患者总数的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治疗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住院治疗的ACS-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37例)和硝酸甘油(NIT)组(3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连续静脉滴注72h,NIT组给予硝酸甘油连续使用72h。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6h分别抽血检测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测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停药后1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及出院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rhBNP组较NIT组的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两组停药后1个月与出院前相比,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rhBNP组较NIT组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间MACE发生率比较,rhBNP组低于NIT组(P<0.05)。结论对ACS-AHF患者静脉内注射rhBNP,较NIT可显著抑制血浆中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对ACS-AHF患者尽早应用rhBNP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  87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后 1周、4周行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 ;术后 2周行 99m  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1) 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峰值显著低于 A组 (P<0 .0 1)。 (2 ) B组放射性缺损面积 (MIA)小于 A组 (P<0 .0 5 ) ;AMI后 4周与 1周比较 ,B组 MIA显著缩小 (P<0 .0 1) ,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 (P<0 .0 1) ;C组和 A组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3)心功能 :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高于 A组 (P<0 .0 1) ;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B组左心室相角程 (L PS)低于 A组 (P<0 .0 5 ) ;以上各参数 ,C组和 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产生 ,并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2 )直接 PCI可显著提高有 I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心肌存活性和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模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7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每一只动物随机组合为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RARVALVPL)、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尖(RARVALVA)和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左室尖(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分别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结果RARVALVPLLVA起搏模式的±dp/dt分别较RARVALVPL、RARVALVA起搏模式显著提高,τ值明显下降(P均<0.05),而RARVALVPL起搏模式和RARVALVA起搏模式之间±dp/dtmax、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室内的电机械同步性,较其他双室起搏模式具有更好的心肌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比较国人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和收缩同步性功能的变化。方法 连续入院的 16 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STEMI患者 116例和NSTEMI患者 5 2例 ,于梗死后 72h内行定量冠脉造影分析 (QCA) ,1周后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ERNA)和心室相位分析 (PA) ,测定左室功能参数。结果  (1)NSTEMI组中有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比率显著高于STEMI组(30 77%vs 10 34% ;34 6 2 %vs 14 6 6 % ;6 1 5 4 %vs 2 4 14 % ,P均 <0 0 1) ,而心力衰竭并发率低于STEMI组 ,且CK和CK MB峰值分别较STEMI组低 5 5 33%和 5 8 6 0 % (P <0 0 5 )。 (2 )NSTEMI组多支病变、90 %~ 99%严重狭窄、C型病变和梗死相关血管 (IRA)TIMI Ⅲ级血流的比率均高于STEMI组 (P<0 0 5 ) ,而急性室壁瘤形成率低于STEMI组 (3 85 %vs 2 3 2 8% ,P <0 0 1)。 (3)NSTEMI组心室舒张功能参数PFR较STEMI组低 7 36 % (P <0 0 1) ,TPFR较STEMI组明显延长 4 75 % (P <0 0 1) ,心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分别明显低于STEMI组 15 0 5 %、15 84 %、2 7 0 4 % (P <0 0 1)。结论 NSTEMI多支复杂血管病变明显高于STEMI并伴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复制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AMI-PCI)后无复流(no-reflow)现象,提供更为接近人类心血管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动物模型。方法小型猪20头,雌雄不限,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并记录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球囊闭塞、微血栓注入造成左前降支(LAD)无复流。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1)制模共有16头小型猪成活,其中14头达到AMI-PCI后无复流动物模型标准[TIMI血流≤2级,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法(CTFC)≥36.2帧],制模成功率为70%。(2)小型猪在无复流模型建立成功后较闭塞前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PRI)增加、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较闭塞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整个实验中,体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的演变均出现类似人类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的心电图演变规律。结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再灌注、微血栓注入制备的无复流小型猪模型是无复流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应用Crouse斑块积分法量化评价颈动脉硬化(CAS)的严重程度,并以Crouse斑块积分值分组进行血压、血脂及血尿酸(BUA)水平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压、血脂及BUA水平与CA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1名城镇居民,年龄35~75岁。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双侧颈动脉内各个独立斑块的厚度并将所测得的所有独立斑块厚度相加后作为Crouse积分。同时检测记录血压值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UA水平。依据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结果将26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40例(n=140),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44例(n=44)和斑块形成组77例(n=77)。并分别对3组的血压、TC、TG、HDL-C、LDL-C、BU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及B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TG、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SBP、LDL-C及BUA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而两组间TG、T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斑块形成组中,受试者的SBP、LDL-C和BUA水平与Crouse积分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DBP、TG、TC、HDL-C水平与Crouse积分均没有相关关系(均P0.05)。进一步通过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发现:上述三者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LDL-C(b=0.397,P0.01)、SBP(b=0.376,P0.01)和BUA(b=0.220,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法在颈动脉斑块定量评价上可靠性相对较高;SBP、TC、LDL-C及BUA水平均与CAS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而HDL-C、TG和DBP水平与CAS关系不确切。BUA是影响CA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