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8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肺动脉高压是是多种临床情况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肺动脉的直接影像学评价肺血管造影和肺组织活检的应用仍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为评估血管结构提供了实时、在体、定量和定性检查的可能。本文旨在对目前使用OCT评估肺动脉的研究进行总结,对OCT在肺动脉高压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2.
雷公藤多甙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加雷公藤多甙组(简称雷公藤组)30例,疗程均为6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静息^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评价雷公藤多甙对冠脉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组19例(回访率63.33%)、常规治疗组26例(回访率57.78%)复查CAG,雷公藤组净获得为(1.58±0.53)mm、净获得指数为55±23、管腔面积净获得为(3.07±0.52)mm^2,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30±0.64)mm、44±18、(2.41±0.38)mm^2,均P<0.05],同时病变狭窄百分比[(27.7±18.6)%]<常规治疗组[(37.3±21.7)%,P<0.05],雷公藤组再狭窄率为33.33%,常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44.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雷公藤组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示心肌病变面积(17.18±6.25)%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22.42±5.52)%,P<0.05],病变区和最大计数区放射性计数百分比[(56.51±22.3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28±20.71)%,P<0.05];雷公藤组心绞痛复发率(16.67%)低于常规治疗组(42.22%,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对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段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的逆转效应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我院收治的首次前壁AMI患者,经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确定合并室壁瘤者共326例,根据AMI发病后行PCI的时间分为:发病≤3 h组、4~6 h组、7~12 h组和1周组(发病时间≥13 h且小于1周),4组患者于PCI后即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PCI术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反常室壁容积指数;6个月时重复上述检查,并随访3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 PCI术后6个月随访,发病≤3 h组、4~6 h组、7~12 h组、1周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室壁运动积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均较行PCI时降低(均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增高(P<0.05),其中发病≤3 h组变化最为显著.PCI术后6个月,发病≤3 h组反常室壁容积指数明显低于4~6 h组、7~12 h组、1周组,分别为:(12.1±2.1)%与(15.4±2.4)%、(16.5±2.5)%、(20.4±3.7)%,均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年随访,≤3 h组、4~6 h组、7~12 h组3组MACE发病率低于1周组,3年随访时病死率均低于1周组(分别为2.8%、3.0%、3.1%与17.9%,均P<0.05). 结论 对AMI患者越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越能有效地抑制并逆转LVA的形成,提高左心室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经前臂动脉(桡/尺动脉)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评价了经前臂动脉(桡/尺动脉)入径微创化PCI的效果、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展示出我国经前臂动脉(桡/尺动脉)入径PCI在数量和某些技术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3 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Ⅰ级组 91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3 8例 ;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 77例 ,其中接受PCI治疗 44例。分别比较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患者死亡率。结果 :在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明显下降 ( 6 8%vs.18 2 %、9 1%vs.12 1% )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心功能KillipⅠ级组中 ,接受PCI治疗患者第 1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下降 ( 2 6%vs .5 7%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第 2~ 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 1个月内行PCI治疗能减少死亡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6.
缺血预适应及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独立于或协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发病6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有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PA)组24例、无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NPA)组20例,每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分成两亚组,PCI完成后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同时左心室造影,记录室壁运动记分(WM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监测心肌酶48 h,PCI完成后1周、4周末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比较前后显像缺损程度记分(SS)的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心肌挽救指数(MSI),第2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心室收缩同步性(LVSS)的差异。结果 PA组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显著低于NPA组[(1172±985)U/L比(2291±1267)U/L,P<0.05;(197±102)U/L比(316±144)U/L,P<0.05],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显示两组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无差异,PCI完成时PA组IRA无再流(no-reflow)发生率显著低于NPA组(8.3%比20%,P<0.05),WMS和INEDP也显著低于NPA组[分别为(5.39±0.91比7.11±1.27),P<0.0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PCI术。所有患者按照有无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无再流组(15例)和再流组(85例)。监测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观察室壁瘤、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无再流组PIA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再流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再流组(P<0.01)。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心力衰竭、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6.12,P=0.01)。结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再流现象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应用典则相关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TnI)、脑钠素(BNP)、白介素-8(IL-8)与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84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左室造影证实存在室壁瘤形成的患者,胸痛发作12小时测定TnI、BNPI、L-8。入院后第1周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LVSF)、舒张功能(LVDF)、收缩同步性功能(LVSS)各参数。应用典则相关分析,分析TnI、BNP、IL-8与LVSF、LVDF、LVSS的相关性。结果3对典则变量的典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253(P=0.0373)、0.662367(P=0.0418)、0.331153(P=0.382),第1对(V1,W1)、第2对(V2,W2)典则变量共代表了94.77%的相关信息。从标准化典则相关系数可知,V1典则变量主要反映了BNP、IL-8,W1主要反映了峰相位标准差(PSD)、峰驻盈时间(TPFR)、峰充盈率(PFR)。TnII、L-8、BNP与PSD、TPFR呈正相关,与PFR呈负相关。V2典则变量主要反映TnI,W2主要反映LVEF、半高宽(FWHM)。TnI与FWHM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TnI、IL-8、BNP升高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降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慢性闭塞病变伴侧支循环形成的缺血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性闭塞病变伴侧支循环形成的缺血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Ⅳ级.其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5.37±10.52)岁.行PCI治疗使再血管化.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临床、6 min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PCI对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临床心功能状态、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收缩末容积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NYHA Ⅳ vs NYHA Ⅱ,(125±36)m vs (385±48)m, (79.4±38.4)mL/m2 vs (67.1±14.3)mL/m2、(34.7±35.6)mL/m2 vs (28.4±12.6)mL/m2、(36.7±6.6)% vs (48.1±7.4)%,P<0.05].结论 PCI可以改善慢性闭塞病变伴侧支循环形成的缺血性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空腹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分为:正常胰岛素组(A组)37例、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组(B组)2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依据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6个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据心肌呈色分级(MBG)分析,A、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I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示A组LVEF较术后1周时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亦有一定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6个月时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MI伴胰岛素水平升高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