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谢蕴  高宏 《上海医学》2000,23(8):488
肺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少见 ,现报告 5例如下。  一、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本院及淮北市人民医院 195 8 1998年间手术切除标本 ,经病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证实。5例中男 4例 ,女 1例。年龄 39~ 6 4岁 ,平均 49岁。病程 1个月~ 6年。病变位于右上肺叶 3例 ,右下及左上肺叶各 1例。临床症状有低热、乏力、气喘、咳嗽、咳痰、间歇性咯血、盗汗、胸痛 ,其中 1例尚有同侧肩部放射性痛及血性胸水。X线胸片示肺部圆形肿块。其中 2例肿块位于肺门部 ,3例位于周围 ,早期边缘较光滑、密度尚均匀。晚期肿块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匀常被误认为肺癌。痰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细胞中Ki-67、E-Cad及nm23的蛋白表达与腺瘤体积、激素分泌及侵袭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同时检测3种蛋白在52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组与非分泌型组中与非侵袭性组及分泌型腺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肿瘤体积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E-Cad蛋白在侵袭性和非分泌型腺瘤中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与分泌型腺瘤组(P<0.05),但与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nm23基因蛋白在侵袭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5),但与激素分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Ki-67蛋白阳性高表达及E-Cad、nm23蛋白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并影响腺瘤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可以作为临床评估垂体腺瘤侵袭能力与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
乳腺恶性淋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累及乳腺极少见,而以乳腺作为首发部位更罕见,其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0.04%~0.53%,预后远较乳腺癌为差,现遇8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标本来自本院及淮北市人民医院1972~1997年间,经病理确诊,其中4例经由上海肿瘤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会诊。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按1982年上海全国淋巴瘤病理会议制定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标准分类。2结果2.1一般临床资料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21~54岁,平均33岁。右侧乳房4例,左侧乳房3例,双侧性1例。外观呈结节状7例,弥漫状1例。由自觉症状出现至入院,病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并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其微血管密度,分析乳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6例浸润性导管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最大信号强度丢失率及T2*弛豫率(△R2*Peak)与肿瘤微血管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95,P=0.003;r=0.689,P=0.003).结论 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相关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甲状腺GASTLE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甲状腺CASTLE为灰白色实性分叶状肿块;镜下肿瘤由纤维组织条索状分割或呈不同大小的巢块,纤维间隔中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不清,泡状核,核仁突出,可发生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117。结论甲状腺CASTL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上与胸腺癌类似,应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等鉴别,免疫组化示CD5和CD117(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报道1 例S-100(+)的腹膜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探讨其与Rosai-Dorfman 病的鉴别.方法 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结果 患者女性, 88岁. 腹痛1个月.CT检查示腹膜后巨大肿块,广泛浸润邻近器官.病理检查示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纤维细胞及多种炎性细胞构成.肿瘤性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结构, 组织细胞无吞噬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组织细胞S-100、CD68和vimentin(+);而EMA、CD21、CD35、ALK-1、CD1α和desmin(-).结论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表达S-100蛋白相当罕见,与Rosai-Dorfman 病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形态学上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组织细胞比Rosai-Dorfman病中的组织细胞小、 形态多样、中度异型性、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无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和背景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是与Rosai-Dorfman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27.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发胃癌约40万例,占世界新发胃癌的42%,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1]。其中早期胃癌不到10%,远低于日本的早期胃癌发现率(50%~75%)。胃癌患者的疗效与疾病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28.
Krukenberg′s瘤是卵巢以印戒细胞伴间质假肉瘤样增生为其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转移癌,好发生于生育期妇女,预后极差,较为罕见[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将收治20例Krukenberg′s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命名、分型、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9.
我院1974~1998年间,共做乳腺结核1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年龄自22~60岁,平均384岁;右侧病变11例,左侧7例。外上象限12例,内上象限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后期随肿块增大可伴有疼痛。7例乳头凹陷,皮肤桔皮样变。3例皮肤破溃形成瘘管。2例哺乳期患者呈急性乳腺炎征象。12例同时腋窝、颈部淋巴结肿大。2 病理特征 肿块呈结节型,个别为融合性。直径26.5cm,平均3.75cm。质较硬,边界清楚,有坏死者质软,坏死呈灰黄色。挤压瘘管分泌物黄色稠厚似干酪样物。部分乳头内陷,皮肤桔皮样变。镜下均…  相似文献   
30.
谢蕴  高宏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3):195-196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系由原始多功能间充质细胞发生而来之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各系统及器官,在子宫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此瘤较为罕见极易误诊,其恶性度极高。现报告20例,并就有关临床病理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病例来自淮北矿务局总医院及淮北市人民医院1972年~1997年间,均经病理证实。每例除常规HE染色,均加做嗜银纤维,AB/PAS、PTAH、MASSON、粘液卡红染色及免疫组化keratin、vimentin、CEA标记,光镜观察。临床资料:发病年龄36~68岁,50岁以上占85%,平均558岁。临床症状出现时间2月~35年。发病部位: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