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芪通过c-met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B 目的:探讨黄芪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胶原Ⅰ(Col-Ⅰ),胶原Ⅲ(Col-Ⅲ)和纤维黏连蛋白(FN)的水平。结果:TGF-β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TGF-β1诱导组细胞肥大、拉长,呈长梭形,α-SMA表达明显增强,Col-Ⅰ、Col-Ⅲ和FN分泌增加(P〈0.05)。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后,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α-SMA表达、Col-Ⅰ、Col-Ⅲ和FN分泌均较TGF-β1诱导组明显抑制(P〈0.05),c-met表达较TGF-β1诱导组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分泌;黄芪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黄芪抑制细胞转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c-me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随着DM发病率的增加,DKD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病因~[1]。DKD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DM病程、基因易感性;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吸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0)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UUO组(UUU,n=20)、假手术组(SOR,n=20)、三七总皂甙组(PNS,50rag/(kg·d),n=20)和氯沙坦组(ARB,20mg/(kg·d),n=20)。从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分别予PNS及ARB治疗,连续14天。于术后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从蛋白水平观察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胶原I(CollagenI,Col—I)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etin,FN)的表达。结果UUO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PNS组与UUU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TIMP-1的表达(P〈0.05)。结论PNS对UU0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伴发各种器官衰竭,肾脏为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SAP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预后较差[1],平均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目前尚没有措施可改善已确定为AKI患者的结局,强调预防和早期诊断是关键[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优选黄芪三七合剂提取工艺.方法 以处方中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人参皂苷Rg1含量以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偌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结果 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10偌量水,提取4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毛蕊异黄酮葡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魏酸哌嗪(P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加50、100、200 ng/mL PF干预组.分别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CT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CTGF mRNA表达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Ⅰ型胶原(Col 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结果 CTGF蛋白及mRNA、细胞上清Col Ⅰ、FN表达量在TGF-β1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阿魏酸哌嗪组上述指标均低于TGF-β1组(P<0.05).结论 阿魏酸哌嗪能抑制TGF-β1诱导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CTGF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国外IgAN患者10年后约10%~25%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20年后约25%~50%进展至ESRD[1]。中国IgAN患者1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为83%,20年为64%[2]。因此IgAN的防治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目前临床住院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已成为医疗行业的一项巨大挑战.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等国家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AKI的发病率很高且每年以11%的速率持续增长[1].AKI可发生于临床多个学科,Thakar[2]的研究指出AKI的发病率占所有住院患者的5%~8%,在ICU中发病率高达20%,其中大约30%~40%的AKI患者是由于手术造成[2].此外,近期数据强调在发生AKI后幸存的患者中,肾脏功能的恢复往往是不完全的,可持续发展成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甚至可能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引起多器官衰竭[3].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甙对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UUO大鼠模型(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后大鼠)为基础,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疗效,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UUO模型组、PNS治疗组和氯沙坦(ARB)治疗组。从术后24h开始,PNS治疗组予PNS溶液(按照10mg︰1ml蒸馏水配制)50mg/kg·d灌胃,氯沙坦组予氯沙坦溶液(用蒸馏水现配1.2mg/ml)20mg/kg·d灌胃,其余两组予以同等体积蒸馏水10ml/kg·d灌胃。术后3、7、14和21d每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处死,收集肾组织。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病理变化,并对小管间质损害进行病理定量分析。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两两比较用SNK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UUO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加重,肾间质炎性细胞计数、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增高(P﹤0.05),PNS干预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与氯沙坦作用相似(P﹥0.05)。[结论]PNS能有效抑制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计数和小管间质损伤,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6,TRPC6)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TRPC6在DM肾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G)15只和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EG)55只。实验组采用STZ 70mg/kg单次腹腔注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按照成模标准去除未成模大鼠。监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蛋白(urine protein,UP)以及肾功能;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收取肾脏留做病理及免疫组化;分别对TRPC6与尿蛋白以及肾功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的FPG显著增加(P〈0.05),而DM组各时点间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4、8周大鼠的肌酐、尿素氮以及尿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2周大鼠的肌酐、尿素氮以及尿蛋白水平无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的TRPC6表达明显增加,并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TRPC6的表达水平分别与肌酐(r=0.745,P〈0.05)、尿素氮水平(r=0.695,P〈0.005)、尿蛋白水平(r=0.713,P〈0.005)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可诱导DM大鼠模型肾脏高表达TR-PC6,TRPC6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鼠模型蛋白尿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