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福松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运动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福松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肛门直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4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福松组和乳果糖组。治疗两周,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采用水灌注式测压系统检测1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福松治疗前后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结果:福松和乳果糖治疗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性状得到改善,80%左右患者排便困难缓解,70%患者排例质量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福松治疗前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无明显变化。结论: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2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胃液体排空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胃轻瘫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十分常见,而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研究较少.方法:我们用朴热息痛吸收试验测定8例健康人和2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胃液体排空功能.结果:正常人口服500ml含1.5g扑热息痛和75g葡萄糖液体后,血清朴热热息痛高峰浓度时间平均为105±15分钟,而糖尿病患者为144±27.82分钟,表明后者胃液体排空延迟,结论:20例糖尿病患者有13例(65%)存在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123.
李海霞  谢小平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7,12(11):671-675
多潘立酮作为胃肠道促动力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其对食管动力影响的研究甚少且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健康志愿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LESP)、食管体部运动功能、一过性LES松弛(TLESR)和酸反流的影响,明确多潘立酮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于口服60mg多潘立酮前(基线期)和服药后分别行食管测压.每次连续测定空腹1h和餐后3h食管压力:同时行食管pH监测。结果:服用多潘立酮后30、45、60min。LESP较基线期显著升高(P=0.0001、0.0001和0.001),作用持续至餐后30min和60min(P=0.0001和0.003)。服药后1h,酸反流次数显著减少(P=0.046)。多潘立酮对餐前、餐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TLESR发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服药后TLESR伴酸反流率显著降低(P=0.007)。结论:一次性口服较大剂量多潘立酮可显著增加健康志愿者的LESP,减少酸反流次数,降低TLESR伴酸反流率。对于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次性口服较大剂量多潘立酮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胃食管反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皮硝外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除观察组加用皮硝外敷外,2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IL-6水平和TNF-α水平等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均明显缓解(P<0.05),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5d血清CPK值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d 、7d血清CRP水平也分别降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皮硝外敷可有效地缓解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测压的方法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其与食管症状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18例,均接受36通道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记录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10次5 ml水及10 ml水连续吞咽状态下食管体部蠕动情况.结果 18例受试者中失蠕动8例,弱蠕动9例(频发性无蠕动及大缺损性弱蠕动7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8例.连续吞咽中88.9%的患者未见蠕动波出现.10例存在食管症状者中,失蠕动患者6例,食管体部弱蠕动4例.无食管症状者中,2例失蠕动,5例食管体部弱蠕动.结论 食管功能异常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疾病早期无食管症状者即可出现食管动力异常.  相似文献   
126.
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中的改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国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是否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对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F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胃感觉阈值。根据感知阈值将23例FD患者分为两组:感觉正常组(FD-N)和感觉过敏组(FD-H)。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肥大细胞,计数肥大细胞数;图像分析了解肥大细胞在扩张刺激前后平均吸光度值(A)的变化;电镜观察大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FD患者对胃机械扩张刺激的感知阈值,不适阀值,疼痛阈值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P<0.01,P<0.01,P<0.05),感觉过敏感患者近端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FD-N组和对照组(P<0.05)。刺激前后感觉过敏患者肥大细胞平均A值减少百分数较FD-N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电镜观察到肥大细胞与神经末梢关系密切,肥大细胞释放的颗粒有向神经末梢靠扰趋势。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胃感觉过敏与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脱颗粒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应激水平及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循证护理干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后神经缺损情况、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和后遗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期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对照组轻,在康复期,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能力积分高于对照组,康复质量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脑出血后继发脑组织损伤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发生相关后遗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8.
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症状重叠现象很常见,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存在症状重叠现象。但慢性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重叠现象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对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症状评分、胃电图和胃排空研究,初步探讨和分析重叠症状、胃电活动和胃动力障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对66例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了 c-Ha-ras 第12位密码子G→T突变,ras产物P21表达及DNA 非整倍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癌基因ras 的活化和表达发生于癌变的早期,此时DNA 含量尚未明显增加,更未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P21 表达及DNA 含量等定量指标随肠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呈逐步递增趋势,提示对临床进行超早期癌诊断以及协助病理学上的疑难诊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0.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failure i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o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 (GERD) patients, 16 refractory GERD patients (group R) and 16 eases of GERD primarily diagnosed (group P) were studied. Endoscopy, pathologic examination and 14C urea breath test were conducted in every patient. 24 h ambulatory pH and bilirubin monitoring were performed with Digitrapper MI Ⅲ and Synetics Bilitec 2000. It was found that esophagitis in group R was more severe than in group P. The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roup 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group P. Fraction time pH below 4. 00 was not longer while the bile reflux represented by fraction time abs above 0. 14 was greater for patients in the group R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group P. The mixed refluxes and pure bile reflu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flux episodes in the group R mainly occurred during nigh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vere esophagitis, especially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complications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trol GERD. Severe duodenogastroesophageal refluxes (DGER)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refractory GERD. Mixed refluxes aggravate the esophageal injuries. Pure bile refluxes and nocturnal refluxes may cause failure of administration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 in the morn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acid refluxes may not be the direct cause of refractoriness. Individual refractory GERD patient without abnormal results on pH or bile reflux recently should be diagnosed ag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